袁亮主席在茶文化专委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执行主席
袁亮在茶文化专委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2025年9月25日)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与憧憬的心情,共同见证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向专委会的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鼎力支持的云南古树茶研究院青少年茶文化研习所,以及共同发起此项盛事的四川未你道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更要向为青少年茶文化事业倾注心血的张栗陈虹陈莲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此项事业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茶,源于中国,兴于华夏,是蕴含中华文明基因的“绿色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片树叶的旅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符号。在当今时代,如何让这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这个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青少年中开展茶文化系列教育活动,绝非简单的技艺传授,而是关乎文化传承、人格塑造与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是文化自信的“播种”工程。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一盏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触摸千年茶史,品味诗词茶韵,理解“和敬清寂”、“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这有助于他们在全球化的视野中,筑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发自内心的文化认同与自信。茶文化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感恩惜物、平和包容的智慧,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
这是综合素质的“浸润”工程。 茶文化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从茶叶的植物学特性到制茶工艺的科技探究,从茶艺表演的美学表达到茶席设计的空间创造,从品饮的感官训练到以茶为媒的社交礼仪学习……这一过程,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观察力、专注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是实现“五育并举”的生动载体。
这是身心健康的“滋养”工程。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茶文化提供了一方让心灵沉静下来的“绿洲”。学习泡茶、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正念练习,有助于青少年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培养耐心与定力。科学饮茶的知识普及,更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饮食与生活观念。
其次,我们尤为赞赏和期待本次专委会发起模式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云南古树茶研究院青少年茶文化研习所带来了对茶源头的深刻理解与科研优势,四川本地的未你道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实践与地域文化支撑。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而我们要特别提到二月(陈虹)老师。她兼具资深教育工作者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双重专业背景,这使她能够真正“蹲下来”,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出发,进行专项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她所致力于研发的青少年专用茶品及相关课程体系,不仅是将茶适当地、科学地引入青少年生活,更是开创了一种“以茶育人”的新范式。据我们所知,这种基于深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并成立青少年茶学专门机构系统性地为青少年量身打造茶文化产品与课程体系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这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创新,更是理念的革新,它标志着青少年茶文化教育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泛泛而谈走向科学精准,其开创性价值与示范意义不容小觑。这为我们专委会的工作提供了极高的起点和独特的优势。
面向未来,茶文化专委会肩负着探索与引领的重任。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
一、坚持“以青少年为本”,打造独具特色的青茶体系。深入研究和把握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兴趣点,开发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活动与产品体系。让茶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古董”,而是可亲、可感、可用的“伙伴”。
二、促进跨界融合,搭建广阔平台。积极联合教育界、文化界、科技界、企业界等各方力量,整合资源。不仅要走进学校、社区,还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验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夏令营、研学活动、创意大赛等,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接触、了解并爱上茶文化。
三、推动学术研究,引领行业发展。依托陈虹(二月)老师、张栗、包崇蕾等专家的专业力量,深入开展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模式”,为全国青少年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各位朋友,同志们,青少年的模样,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让我们的青少年在茶香中涵养性情,在茶事中锻炼品格,在茶文化中汲取智慧,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好事业。
让我们共同携手,以今日之成立为起点,用心浇灌,让茶文化这棵千年古树,在青少年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抽发出更加蓬勃的新枝,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最后,预祝本次成立仪式圆满成功!祝愿茶文化专委会工作顺利,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2025年9月25日于同昭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