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民间艺人驻校当老师 民俗文化伴理县娃娃成长

来源: 四川日报  2015-05-22

   舞动着羊皮鼓的学生娃,来了一圈欢乐的鼓舞,跳定后拉成一排,中间冒出一支健硕的羊头;一群打扮漂亮的女生跳着锅庄加入了歌舞的组合,舞毕定格造型,学校操场上,现出“六一”的字样。

   5月15日,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50位同学在67岁的民间艺人杨开富的指挥下,完成了小型歌舞表演“庆六一”的排练。这位民间艺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才有空到成都,陪陪自己的孙子。

   农民学艺成立文化协会

   今年4月,理县制订《理县中小学校民族民俗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民俗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多项非遗和民间技艺如博巴森根、羊皮鼓舞、剪纸、云云鞋、唢呐的传人都受聘成为驻校老师,居住在理县通化乡的杨开富就是其中之一。

   杨开富是地道的农民,从小就对吹唢呐、唱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10岁开始跟着山里的老艺人学艺,后来拜同村的艺人王文龙为师,学到了一身羌族民间文艺表演技艺。“1958年,王老师去过北京表演羌族羊皮鼓舞和唢呐。我就跟着他学了,才开始学的时候,我就一直跟到唢呐队伍走,走了一里多路也没觉得累。”

   2012年,杨开富在通化乡西山村成立了“阿尔格”古羌文化协会,教村里年轻人学习唢呐、羊皮鼓舞等传统文化。“我的年龄越来越大,希望把技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此,当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找到他时,杨开富一口答应下来。

   “能够有机会进校园传授学生吹奏唢呐的技艺,我感到很高兴。作为民间艺人,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羌民族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杨开富说。

   倾囊相授传本领

   杨开富入驻校园后,把自己的各种本领倾囊相授。教室里经常传出悠扬的唢呐声,或婉转,或苍凉。“手指摁到这些孔,牙齿咬住‘叫头’,然后鼓腮吸气,再慢慢吹出来……”杨开富将自己吹唢呐的“绝技”一点点的教给同学们。而操场上,热情的男生在他的指挥下,伴着羊皮鼓声挥洒汗水。跳锅庄羌族孩子多少都会点,而羊皮鼓舞的节奏和队形感非常强,需要训练。“同时,这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运动,孩子们说,这比简单的跑步做操有趣。”

   唢呐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在学校的帮助下,杨开富成立了唢呐兴趣小组,不计较报酬,只要交通方便就到学校去教学。“村子头有人结婚时,就能看到老人们吹唢呐,很有意思。以前没机会学,现在在学校里就可以跟到师傅学了。”初一学生周红吉说,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去婚礼上吹奏。学了两个星期后,周红吉就能够独自吹奏一首曲子了。“我看大家已经能完成一首完整的唢呐曲,为了提升大家的兴趣,要演和学相结合。”杨开富说。花了几天时间,连自己的孙子也暂时顾不上管,杨开富尝试编导了一组“庆六一”的小型歌舞表演。

   杨开富心里还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是能在这些学生中找到一两个徒弟,让他们专门学这个就好了。”(张光杰 记者 黄里)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