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去年,因钱钟书的私人翰墨书信被拍卖行盯上,曾引发逾百岁之高龄杨绛先生激烈反对而撤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 2015-05-17

去年,因钱钟书的私人翰墨书信被拍卖行盯上,曾引发逾百岁之高龄杨绛先生激烈反对而撤拍。今年的5月14日,“晚清名流手札钱氏百年珍藏——钱钟书、杨绛藏《复堂师友手札菁华》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周绚隆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剑研究员、清华大学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等业内专家出席,再次引发读者关注。《复堂师友手札菁华》由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收藏、整理、编纂的一部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的师友信札手稿影印集。这批钱基博先生钟爱的手札,后来由钱钟书、杨绛夫妇继承保存。2005年,杨绛先生将这一宝贵的文献文物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时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公开出版。杨绛先生亲自为这部书稿撰写了“手札若干纸失窃启事”,简洁地讲述了这部书稿的来历及相关事宜,并特别提到部分信札“失窃”的遭遇,表达了希望能够找回的愿望。

晚清名流手札荟萃

钱钟书帮父亲执笔抄录序言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由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收藏、整理、编纂的一部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的师友信札手稿影印集。主要收录了晚清近代众多名臣、名士、学者给谭献(号复堂)的书信,如章炳麟、俞樾、陆心源、杨守敬等,共计一百余人,近五百通。钱基博先生对这些书信不但精心编订,还为部分写信人撰写了小传。钱基博(1887-1957)是谁?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著有《经学通志》、《韩愈志》、《古籍举要》、《现代中国文学史》等。他还是杰出的教育家。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但是客观地说,他在文学界、在史学界的声望显然不如儿子钱钟书。 饶有趣味的是,其子钱钟书先生也参与了《复堂师友手札菁华》的相关工作,手札的序言即由钱基博口述,钱钟书执笔抄录完成。当时钱钟书先生在1931年或者是1933年的时候,他大概是21岁,就跟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可是他的字和其他的写给谭复堂的这些字放在一起就是丝毫没有违和感,很了不起。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中书信主人谭献(1832—1901),一生经历了清代后期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虽然仕途不显,但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很有影响,一度为词坛盟主,交游十分广泛,既有名臣如张之成等,也有文人学者庄棫、杨守敬等,还有名士俞樾等,后辈则有章太炎、况周颐、廖平等人。这批信札对了解晚清的社会历史、文人生活,以及学人交游、学术品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仅为晚清近代文史研究提供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收藏鉴定等领域增添了一部可贵的原始文献。比如其所收录的章炳麟至谭献的一封书信,其中详细记述了他在《时务报》馆时,与维新派康有为的门徒梁启超、麦梦华、梁作霖等人冲突的过程,以及双方的姿态。描摹逼真,极富现场感,也是关于维新派与革命派矛盾的一段重要史料。书中还是收录致袁世凯密信,涉及沙俄和外蒙古问题,所关涉的事情特别重要,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执政者的一些想法,实为一件重要的史料。

杨绛撰写“手札若干纸失窃启事”

“缺失的手札如有人觅得交我,当有酬谢”

这批钱基博先生钟爱的手札,后来由钱钟书、杨绛夫妇继承保存,十分爱惜,珍重什袭。2005年,杨绛先生将这一宝贵的文献文物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时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公开出版。 十年后的现在,这部尘封多年的手札终于以高清扫描、全彩影印的方式成书出版。杨绛先生于2005年亲自为这部书稿撰写了“手札若干纸失窃启事”,简洁地讲述了这部书稿的来历及相关事宜,并特别提到部分信札“失窃”的遭遇,表达了希望能够找回的愿望,“《复堂师友手札菁华》是我公公钱子泉老先生整理编纂的一部手稿。手札前面“记”,相当于序文。他口述,由儿子钟书代笔。手札一张一张贴在毛边纸的簿子上,每一面贴手札一纸,大纸折迭,小纸偶一面二张。毛边纸簿大本五册,每册二百面;小本三册,每册一百面,大、小共八册。这八册手稿由钱锺书收藏。第五册曾有人借阅并转借他人。最近我因这部手稿将捐赠,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发现第五册有好多空白面,上面贴的手札已剥掉,一处竟剥出四个窟窿,一处剪去四面,一处剪去十面,共缺失二十六面左右。这第五册归还时,钱锺书没有检点,所以没有觉察。钱锺书和借阅者皆已去世,事隔二三十年,已无从查究。缺失的手札如有人觅得交我,当有酬谢;一旦如在市场出现,那就是赃物出手了!请大家注意。”

据出版社介绍,友朋赐信,谭献大多妥善保存,但在生前似乎未作整理辑录,故在其死后便渐渐散出佚失,而今坊间有时会有一些零札出现,较为明显的记录是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历代书法专场——“张鸣珂、沈景修、潘鸿等十二人致谭献信札”。相比较而言,钱基博、钱锺书父子所藏的《复堂师友手札菁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目前所知的体量最大的谭献师友书信集,“ 书札不像日记,我们今天看古人的日记,有时候会集中的发现,一个人的日记几十册可能就放在一个地方,我们说还比较容易找到,信札因此是不同对象写给很多人,收罗起来很困难,从这个方面来讲,这套《堂师友手札菁华》能够很集中编纂出来,给读者一个重新进入到古人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机会,很是难得。体现出钱家两代学人在这批文献的收藏、整理过程中体现的学养风范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