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现场品茶 与“角儿”同框

来源:四川日报 2019-05-10




“入世·出世”展览现场。


“川味”摄影名作这样玩出花样

  四川著名摄影师陈锦的茶馆系列作品、李杰的川剧系列作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出以来,就因其浓郁醇厚的川味而一直深受摄影界好评。如果把这些老照片放在今天展出,还能不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近日,成都当代影像馆开馆,一场名为“入世·出世”的展览给出答案。
  展览以陈锦的“喫茶去”和李杰的“角儿”两组作品为主角,通过全新的展陈方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引起观众的思考。
□本报记者余如波文/图
“喫茶去”:在展厅里自助品茶看直播
  陈锦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拍摄四川茶馆,以此为主题举办的展览、出版的作品集不计其数,摄影圈内圈外都非常熟悉。当他在今年初受邀参与此次展览时,就开始在如何呈现作品上动脑筋。“不能光是把作品挂出来就行了,一定要与现代的眼光、理念相结合,对作品进行新的阐释。”
  当然,照片仍是展览的基础,陈锦从自己拍摄的茶馆系列作品中,精选了20多件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挂在展墙上。悠然品茗的老人、身怀绝技的茶倌、摆放着玛丽莲·梦露画像的茶馆、河边排成一列的茶客和鸟笼……一件件作品,以茶馆这个小切口进入,映射着四川的文化、川人的精神。
  艺术展通常会营造安静的氛围,然而“喫茶去”展览现场,却有一种闹哄哄的市井气息,不仅展厅里的落地窗都覆上了陈锦的作品,现场还有9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视频。1992年,陈锦用一台手持DV拍摄了不少茶馆的影像资料,于是分类截取了9段在展览上播出。“都是茶馆中的场景,比如唱川戏、说评书、下象棋、掏耳朵。”其中一段视频,专门记录了四川竹琴大师张永贵的演出场景,台下观众有的认真聆听、有的在打瞌睡。“每个竹琴演员都有不同的风格,张永贵的特点是声音嘶哑,比较有韵味。”
  如果走累了怎么办?现场还摆放着几张桌椅,提供暖水瓶、盖碗和茶叶,扫描二维码“自助品茶茶资随喜”,观众就能“做一回茶客”,不仅能坐下来品茗聊天,还能通过一块大屏幕,实时观看双流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内的场景。此次展览,陈锦专门与这家“网红茶馆”沟通,架设高清摄像设备,在展厅引入直播信号。
  陈锦希望,照片、影像、实物甚至展览空间以及观众的行为本身,都能成为展览的元素。“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真正的茶客,让真正的茶馆、茶客变成展览的一部分。”
“角儿”:欣赏作品时也在审视自己
  与“喫茶去”一墙之隔,便是李杰以川剧为主题的“角儿”,一面展墙上整齐排列着32张色彩浓郁的川剧脸谱照片,另一边则是十余件川剧演员的黑白半身照。相对陈锦的茶馆,“角儿”的曝光率稍低,此前仅在四川美术出版社《中国川剧脸谱》一书中露面,还参加过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等为数不多的展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杰常去乡间拍摄,发现川剧在县城、乡镇流传甚广。他开始关注川剧,时不时到茶铺与戏迷聊天,在成都锦江剧场、悦来茶馆观看专业剧团演出、听票友打围鼓。1993年,李杰开办了一家文化公司,开始着手拍摄川剧的“角儿”。他请来唐云丰、刚兴志、王厚盛等16位川剧演员,拍摄了192个川剧角色、200多个不同场景。“这组作品是在摄影棚内完成,而非传统的川剧剧场。”从穿戴、化妆到拍摄结束,每个场景耗时两三个小时,每天只能拍三四个场景,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5年前,李杰的“角儿”曾在成都举办过一次展览,当时以突出作品为主,展陈手段比较单一。此次参加成都当代影像馆开馆展,李杰特意在展墙上、展厅中,甚至在作品中川剧角色的头部放置了多面镜子。观众不仅能直接欣赏作品,还能看到作品在镜子中的反射,以及自己的脸与演员的身子融为一体。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布展方式?原来,不同于陈锦作品的纪实性,“角儿”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观念色彩。“不管是戏曲舞台上的演员,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其实都是‘角儿’。历史上,戏曲角色被塑造成某种集体人格;现实中,我们每个个体又应该如何找到自我身份认同?”李杰认为,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焦虑,因此观众在展览中看到的不光是“角儿”,其实也是他们自己。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