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以诗之名 共赴桃花 诗人们齐聚青白江区第34届桃花诗会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3-22

诗人们在诗歌论坛活动上,围绕“诗歌与国际化”的主题展开讨论。

    桃花占山为王,诗意扑面而来。诗人们也赶赴一年一度的桃花之约……3月21日,包括张新泉、张执浩、李元胜三位鲁奖诗人在内的几十位诗人,以及书画家、摄影家,青白江当地的00后中学生文学爱好者,共300余人共聚青白江人和乡三元村,赶赴一场春天的诗会。
  在成都·青白江第34届桃花诗会上,人们论诗、评诗、诵诗,举办书画、摄影展等。美丽的桃花、朴实的民风,好一个山乡春景诗意图画!

三十多年前那个春天
“桃花诗会”孕育而生

  1985年春天,几十位青白江本地诗歌爱好者首次齐聚清泉镇团结村廖家山。以花为媒,以诗会友,“桃花诗会”孕育而生。尔后,桃花诗会持续开展,如今已经举办到第34届。桃花诗会也成为青白江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走进青白江、认识青白江,并从这片土地汲取养分。
  从当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几百人;从最初的廖家山,到桃花沟,再到仁和乡;从最早的写诗、改诗、朗诵诗,到百姓诗会、诗歌沙龙、现场书画,诗歌比赛。每年的青白江桃花诗会,都会吸引省内外一大批重要诗人参加。比如本届参与诗人,除了三位鲁奖诗人,还有柏桦、向以鲜、邓翔、陶春、李自国、山鸿、文佳君、李龙炳、桑眉、朱晓剑等诗人参加。
  “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资源。但我觉得,春天里,诗人到户外踏青,还特别有意思。走到旷野中去,全身心接触自然,会触发人很多灵感。春天,是一个向好的过程,蓓蕾发芽了会开,花掉了都不要紧,因为还有果实。春天给人的安慰,给人正面的鼓励,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肯定,是令人感动的,也能促使诗人写出好的诗歌。”李元胜现居重庆,他是第一次来参加桃花诗会,“得知这个诗会已经举办过33年,还是比较惊讶的。这样好的活动,值得更大范围内推广。”
  张执浩从湖北专门来参加青白江桃花诗会。双脚踏上人和乡,张执浩对“人和”二字有感觉。桃花灼灼,也对他造成内心震动。“四川气候温暖,生活悠闲,情感浪漫,诗歌氛围浓厚,是有理由的。”虽然没有马上写诗,但他相信,这些景物已经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成为下次笔下创作的内容。
  “诗人需要平时的积累,也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被赋予爱情、青春的寓意。桃花被吟诵众多,是文人视野里的经典物象。桃花诗作篇幅多。但也正因为此,桃花入诗非常难,现代诗要超越也很艰难。在张执浩看来,一流的诗歌创作,往往都是偶得的,“比如张新泉老师的‘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短短的十个字,两句话,精炼传神。但这样的创作是偶然得到,刻意反而不易写出。”

围绕“一带一路”大背景
探讨“诗歌与国际化”主题

  文运与国运相连,诗歌与现实密不可分。诗人们在在青白江区进行了采风踏青活动。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到欧洲产业城,从青白江城区的国际范儿到人和乡三元村的桃花春景,诗人们感受到一个兼具国际化城市风范与特色乡村风貌的青白江。在诗歌论坛活动上,张执浩、李元胜,柏桦、邓翔、向以鲜、陶春,围绕“诗歌与国际化”主题,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诗歌创作、诗歌文化,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李元胜看来,诗人不只生活在此时此刻,还生活在无形或者有形的文化氛围之中。“青白江这么一个国际铁路港,不简单是商业交易的平台,而是世界的不同板块的全面交流。”由此,李元胜也谈到诗歌与现实、时代的关系。“我们这几十年所经历的社会高速转变的经验,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换如此之快,让诗人们感到没有故乡。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宝贵的文学资源,它呼唤着与这种经验相匹配的文学作品的的诞生。”
  按照惯例,本届桃花诗会也进行了诗作征文活动。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1000余首。经组委会公开、公平、公正评选,最终《青白江,跃动桃花的燃烧(组诗)》;《青白江桃花:点缀亚欧门户与安居乡愁》两组作品获得一等奖;《青白江蓬勃欣荣的每一个修辞,都是利刃携带凤鸣》等4组作品获得二等奖;《青白江一港三城的美学思考诗意阐释》等6组作品获得三等奖;《在青白江,看桃花盛开》等10组作品获得优秀奖。活动现场公布了征文获奖名单,并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金。《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就本次桃花诗会稿件进行了专业的诗歌点评。
  青白江桃花诗会已连续举办30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让李自国深表赞叹,“34年,它能够每年3月都在这里坚守、坚持、坚定地办下来,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几乎与当代中国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的新诗繁荣兴盛的命运同步。”最后,他以诗人何生的一首《龙门桃花烂漫的晨曲》作为结尾:“青白江戴上鲜花的冠冕/召回所有失落的灵魂/河流山川纷纷醒来/泥土滋生出希望和爱情……诗人啊,请把幽情逸韵都用作耕耘/使每个人的心灵土壤/都长出绚丽的桃花/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上甜甜蜜蜜的桃花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