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33万观众共享艺术盛宴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3-18

“与时代同行”油画展圆满落幕

33万观众共享艺术盛宴


罗中立《父亲》手稿前人头攒动。


展览也吸引了不少孩子前来参观。

        3月17日,由成都博物馆主办,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四川美术学院支持的“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圆满落幕。展览自1月30日开幕以来,共吸引33万观众走进成博,共享艺术盛宴。

  本次展览集结了15位艺术家的76幅(组)作品,其中包括罗中立、周春芽、何多苓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性画作,涵盖了四川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多种艺术思潮与创作现象,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四十多年来绘画艺术发展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侧影。

油画川军的浓浓乡愁

  本次参展的15位“油画川军”,都是最为世人熟知的西南艺术家,他们不但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圈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搭建成都“艺术第三城”最牢固的基石。
  1980年代初,四川美院这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以自身情感的表现为依托,彰显了艺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展厅里“时代肖像”单元就展现了四川当代油画对“人”的表现,反映了油画家对人性的关注与人道主义情怀。
  尽管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原作没来展出,然而展厅中《父亲》复制品面前依然人满为患,与此相关的多幅创作手稿表现出该作品的历程与阶段性变化,深受观众的喜欢。《父亲》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四川油画从“知青题材”向“乡土绘画”的过渡,也实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向“乡土现实主义”的转变。
  四川油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精彩的地理人文环境下,形成了区别于京津沪等地,独具鲜明的西南地域性和独特的身份性的艺术创作,折射出独具魅力的西南文化。策展人何桂彦解读:“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中心与边缘,地缘与身份始终是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问题。”1983年,川美毕业的画家高小华去布拖县体验彝族人的风土民情,随后创作了《布拖人》系列油画,厚重的肌理诉说着彝族人民的民族特色。

配套活动引全民参与

  自开展以来,展览配套的学术研讨会、讲座、社教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当天的学术研讨会上,19位学术大咖共话“历史·记忆·西南经验”这一主题。一向炙手可热的成博讲座,也为展览增添了别样的乐趣。作为展览的压轴讲座,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四川美术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吕澎带来的讲座更是座无虚席,他分析了从1840年至今不同阶段中国艺术的特点,并通过艺术的发展解读传统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们看懂展览,成博还策划了“爷爷奶奶的时代”主题社教活动,特邀艺术院校的专业老师参与执教。老师在展厅中用专业又幽默的解说带领孩子们参观,从艺术作品的表达技巧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走进爷爷奶奶们生活的时代,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拼贴和绘画的方式,在画纸上将爷爷奶奶的时代与自己生活的时代进行了勾连,用无限的创意展现了时代的变革。
  将当代艺术搬进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对于成博而言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本次展览策展人、成博艺术总监范犁介绍,展览的成功举办拓宽了成博展览的主题,使其更具鲜活感和敏锐度。在后续的展览中,成博也会继续尝试用跨界的方式策划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交融的展览,借着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
  华西都市报-面新闻记者曾洁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