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义:青少年书法“前景可喜”
在网络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当代青少年该怎样吸取传统文化的馨香?又该以何种方式走进历史名人,汲取他们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呢?
自2018年9月中旬起,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协办的2018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活动面向全国大、中、小学青少年邀约书法作品和国画作品。活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超5000幅,可见青少年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热忱之心。
面对选手们如此高涨的参与热情,主办方也特地邀请到了“豪华”的评审阵容,一批德艺双馨的著名画家、书法家亮相作品评审现场,进行了公正而权威的评审活动。在评审过程,虽然作品的数量庞大,但是评委们一丝不苟地观看了每一幅作品,并且反复地沟通商量后,才最终确定出获奖的作品。
一场严谨的评审
手中握着激光笔,细心地将每件书法作品中单字的圈点出来,并与同行商量是否争议;在初选出获奖作品后,还掏出笔记本跟着作品对照比划,再三确认其中有无错别字。在评审现场,著名书法家、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书画家王道义一丝不苟的神态,显得格外注目。
因为在5000余幅作品中,书法作品占了大半,特别是小学生B组,其提交书法作品是所有组别中最多的,所以该组也成为此次活动中竞争最激烈的组别。
“看了那么多幅书法作品,我感受到此次所报名参加的作品,质量都很高。书法分了四个组,每个组都呈现出了独有的年龄特点、艺术结构和艺术水准,各有特色。”长达一天的评审活动,王道义却丝毫不见疲倦,细细检查入围作品是否有错别字和文本错误,始终怀着严谨的态度进行评审。
“我现在做的工作,属于文字审查和文学面貌,现在也中国书法在评选考察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真正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因为书法不仅是一种造型的艺术,更是一种人文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的标志,所以严谨的评审是应该的。”
感慨书法“前景可喜”
在评审过程中,当看到优秀的书法作品,王道义也不遗余力地夸奖到当下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连连夸赞选手们的书法功底,更是用“前景可喜”,来形容中国书法的未来。
“最令人欣喜的是,我看到小学组和中学组的书法作品质量并不低,这说明学校和社会的书法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书法走进了课堂,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除此之外,王道义也提到了大学生组的书法作品,表示能看到书法在高校中呈现出了新的思路和状态。“总的来说,书法的‘前景可喜’。”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