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青葱观众为什么要缅怀青春

来源:中国文艺报 2015-05-06

青春片大热的背后:青葱观众为什么要缅怀青春

电影《左耳》剧照

  “五一”前后,一波波的青春题材电影向电影院袭来,先是《万物生长》再是《左耳》《何以笙箫默》紧接着是《枙子花开》,网友们总结了这些年看过青春题材电影的公式:堕胎、车祸、难到老,虽然一些观众看完电影后,总会吐槽,“除了爱情和性这点事,青春就没别的了”,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青春片攻占票房的脚步,《万物生长》破亿,《左耳》已经达到4亿票房。没有大明星加盟的《左耳》能取得如此的高票房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看重的是这部电影的质感,这里的青春不再是轻飘飘无内容的,它有宽容,有人性的纠结;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女性研究学者孙百卉则看重这部电影对爱情和性的定义——在被禁止的时空中它们象征着自由;其次是有自我更新后的归宿——爱情与性是在能够独立自主生活后使生活更有趣味的调剂品而不再是必需品。

  爱与性是青春期重要主题

  青春片不是中国独有的类型,这一类型电影于国外也是卖座的一大类,同时,这也不是中国当下才冒出的类型,之前的青春题材电影还与其他类型杂糅着,有与体育片结合的《女篮五号》、有与教育片结合的《花季雨季》、有与伤痕片结合的《逆光》。那么如何看待当下青春片中,聚焦于爱情与性的主题?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在报道北大性教育课20年时,引用了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的一句话,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目前,女大学生已成为人流的“主力军”。中国每年人工流产有约1300万人次,25岁以下女性占了一半。根据北大性教育课“三宝课堂”调查,有76.2%的大学生不了解女用避孕药,有51.8%的大学生不了解流产后果,有78%的大学生不了解流产方式。这个调查是否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青春电影中聚焦于爱与性也是有其必然性,其中关于堕胎的情节设计也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邵奇认为,“性”是青春片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青年成长的主题之一,身体的发育与心智不匹配,特别是秩序的学习及遵守与青春期的“性”意识构成的冲突,势必会对青春期的性格有着影响,像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美国电影《毕业生》都是通过“性”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但他并不赞同青春电影中集中出现堕胎情节,他说:“同居、开房,并不是青春特有的现象,也不表明这是青春期性意识和性心理的体现,可能忧于审查,担心闯‘红线’,《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电影没有通过‘性’来塑造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甚至对性有调侃和戏谑的意味,比如《同桌的你》中,把开房与复习功课联系起来,消解了‘性’的意义。”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性之于青春期非常重要,几乎与爱情同等重要,而爱情与学业、友情同等重要。青春期确实是人生中非常不同的一段经历,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关注自我与外部社会,而爱情与性无疑是实现了温饱的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主题。”孙百卉说:“知乎网上有个段子总结美国、日本和中国的青春片的不同,认为美国的青春片是一段青春期奋斗史;日本的是一段青春期蜕变史;而中国的是一段青春期的堕落史。这样的说法看似将三国的青春片区分开来,但我们再深究一点就会发现,其实美国和日本的青春片爱情与性也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只不过各国年轻人体验的过程不同,收获的成长不同而已。所以我认为中国青春片的问题不在于把爱情和性作为表现的主题,而在于怎样呈现爱与性(艺术性)以及怎样诠释爱与性(思想性)的问题。”

  一味消费,青春只是空壳

  对于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中国电影观众而言,又是什么力量吸引他们进入影院看这些看似有些雷同的青春电影呢?孙百卉解释说,中国青春片中流淌的最浓郁的气质就是那种沉重的缅怀和深深的遗憾。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群从小在家就没见过父母牵手、拥抱、接吻、约会、性挑逗(这些对应于恩爱夫妻和恋人来说是惯常的举动),在学校没有接受过科学、健康的性与社会性别教育,同时缺乏各方面通识教育、艺术熏陶、身体锻炼和心理疏导的“灵魂全裸”的青春期少年,你怎么还能指望他们的青春不迷惘、不失控、不脱轨、不沮丧呢?对于本不必这样发生的事还值得缅怀、遗憾一番,但对于简直一定会发生的事而言缅怀与遗憾都是多余的——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的“矫情”。

  饶曙光非常关注青春片这一类型,他认为这是我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片,他几乎把近几年所有的青春片都看遍了。可看遍的结果是,内心纠结。饶曙光说:“是消费青春还是表达青春,如果电影只是消费青春,一味的迎合,就失去了电影重要的品质,这样的青春电影看不到人物成长轨迹和生活的质感。如果剥离了青春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脱开了青春要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没有认真地追问和思考,只是借助青春达到票房目的,那么这样的作品泛滥后,可能会引发观众的逆反心理。”他也批评一些青春电影中只是一些桥段、音乐和符号的拼接,青春只剩空壳,对爱情追求的真诚被遮盖,他认为,什么东西都可能嘲笑,唯有爱情不能嘲笑。

  饶曙光分析,青春片热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这一类型片要继续热下去,就要进行类型的拓展,从色彩和内容上都要更为丰富,与年轻的观众们发生更多的互动。孙百卉也给青春片支招:描写留守青少年可以带来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议题,还有像《左耳》里面家庭出身不同的角色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异,还有每个少年孤独的灵魂其实都在提醒人们反思家长这个重要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国外青春片中多见的暴力(社会与校园)与歧视(性别、种族、阶级)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被呈现出来。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