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唱响市井生活 师徒同台演绎天府文化

龚素清与其弟子带来清音表演
开栏语
又是一年开学季,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性格养成、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阵地。如今,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特色课程,弘扬天府文化,培养孩子们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子们成为文化的传承人。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开学季 天府文化在校园萌芽”,关注校园中文化传承的故事。
“赖汤圆叶儿粑,咚咚隆咚一炮三响。龙抄手钟水饺,还有素面大王。夫妻肺片川北凉粉,海椒花椒葱蒜香,辣分儿辣分儿又辣分儿。姑娘们还在喊,喊啥子?熟油辣子多放多放!”一串名小吃清音唱词让台下的同学们笑出了声,没想到从未接触过的四川清音如此通俗有趣。这是七中育才汇源校区的开学典礼,台上表演的是76岁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传承人龚素清老师及其弟子、该校初一的学生邓芸杉。龚素清身板儿笔直声音清亮,一亮嗓,韵味十足的唱腔立即征服听众,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年过七旬。邓芸杉年纪虽小,但台风沉稳有板有眼。师徒俩你来我往配合默契,一曲《赶花会》,演绎的是成都的市井生活,更是天府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老成都话才正宗 学清音先学方言
“北方的骡马会是骑士武装,成都的花会是美丽的姑娘。”从浣花溪唱到青羊宫,从赖汤圆唱到川北凉粉,《赶花会》将成都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赏花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龚素清一身黑色的旗袍,开口就是大家风范,台下没有人相信她已经76岁了。“我特别喜欢唱《赶花会》,从上世纪60年代唱到现在。这个词特别生活化,唱法也比较简单,一个大调唱到底,通俗易懂又好听,每次唱效果都很好。刚才唱到名小吃那段,我看下面的学生都很感兴趣。”龚素清告诉记者。
同台演出的两个小姑娘都是龚素清的弟子,邓芸杉刚上初一,王子兮还在读小学,私底下芸杉内敛乖巧,子兮开朗活泼,但一上台她们都落落大方。看到这两个可爱的小姑娘,龚素清笑得合不拢嘴,“两个都没学好久,但有天赋,我出去表演都尽量把她们带到,增加舞台经验。”龚素清毫不掩饰对两个姑娘的喜爱,现在她有10多个学生,但这两个格外得意。
龚素清说清音这门艺术还是要讲究天赋,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必须用老成都话唱才有味道。比如“冲壳子打扑克”这种词,根本无法用普通话表达。龚素清曾在锦官驿小学教了一年清音,几个孩子头天上课的时候还唱得有模有样,结果第二天回来,全部变成了普通话版,“洋不洋土不土”的清音听得龚素清赶紧叫停。问了学生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学校和家里都说普通话,龚素清要求,凡是她的学生在家里必须说成都方言,家长要做好方言的传承。“有些学生的家长是外地的,说的成都话不正宗。还有个学生家头有个东北人,一开口就是东北腔,简直不对。”龚素清在这个问题上抠得很细,她要求大家看她的口形,必须把发音纠正过来,不然唱出来就不是清音了。
荷花池畔练琵琶 清音一唱一甲子
龚素清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14岁开始学清音,一唱就是60多年。除了唱腔,表演、身段这些都要学,还有伴奏也是清音重要的一部分。龚素清当时就读的成都市戏剧学校就在杜甫草堂边上,每天早晨6点就要开始练功,但她总是提前一个小时起来,抱着琵琶就到草堂里的荷花池畔坐着练习轮指,这种生活持续了一年。后来因为上台演出太多,龚素清以唱为主,逐渐才和琵琶生疏了。“现在走到草堂都喜欢到池塘边上坐半个小时,很怀念那段时间。”龚素清认为,学习清音最好也要同时学习乐器,但现在孩子们学习负担重,再加码太难为他们了。说到兴起,她从随身的箱子里拿出了四川盘子,一个小碟两根小棍,龚素清站起来即兴来了一段,看似简单的乐器在她手中变化无穷,敲击出清脆悦耳的节奏。邓芸杉和王子兮在一旁看得出神,一曲唱罢,调皮的王子兮马上说“太难了,学不会”。龚素清扑哧一声笑了,她告诉记者,这个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对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的孩子来说太困难了。所以她还是希望有人来系统学习,把清音传承下去。
邓芸杉小学时在学校里学习过清音,后来又跟着龚素清学习。虽然不像龚老师以前学习那么系统,但芸杉还是尽量模仿钻研。上台要侧身走,站定之后要向观众行礼,开始之前要给伴奏示意,不管对谁都要尊重。龚素清为人随和,不讲究拜师那套繁文缛节,和学生相处比较随意,但她要求学生必须给予台上台下的人足够的尊重,礼不到位表演不能开始。
12米画卷再现老成都街巷 开学典礼品文化大餐
龚素清在成都生活了一辈子,对成都的一草一木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为了把老成都的记忆传承下去,龚素清用素描绘制了一幅12米长的画卷,左起九眼桥,右到东门大桥,如同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我最开始住到望平横街,后来搬到了芷泉街,对这一带太熟悉了,过了几十年,平房变成了楼房,小街变成了大街,希望年轻人可以通过我的画看到成都原来的样子。”龚素清告诉记者。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昨日也在开学典礼上展出,老成都的风貌让同学们啧啧称赞。除了清音,几位同学还分享了其他的四川非遗文化。开学典礼以弘扬天府文化为主题,给同学们展示了天府之国璀璨的文化之美。教育处主任陈小川老师表示,此次开学典礼以四川清音为切入口,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天府文化的魅力,最后升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歌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被别具匠心的节目深深吸引,对本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下一步,学校会考虑增设选修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做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