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博看青铜重器西周铜禁
青铜饕餮盛宴 众多国宝不容错过 到成博看青铜重器西周铜禁
当举起酒杯,准备与朋友觥筹交错之时,如何提醒自己“美酒虽好,不要贪杯”呢?古人自有妙招。
在成都博物馆“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上,一件体型巨大的长方形青铜器十分引人注目。成博讲解员冯思颖介绍,这件陕西宝鸡渭滨区博物馆藏品,正是西周时期古人倡导禁酒思想的礼器。铜禁存世十分稀有,而本次展出的西周铜禁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也是经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唯一 一件,此次来成都展出,机会十分难得。
摆放酒器的几案
在本次秦蜀之路青铜展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这件外形像茶几的铜禁因体型巨大、纹饰精美十分扯眼球。问及用途,冯思颖介绍,它是中国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盛酒器的几案。
石鼓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早在汉代就有青铜器出土,素有“青铜器之乡”美誉。宝鸡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宏斌回忆,2012年6月,一座带着6个壁龛、随葬大量青铜器的墓葬在当地出土,引起世界震惊。
在这座被考证为姜姓族群贵族墓地中,考古人员发现大量造型奇特、纹饰精美的器物,如龙纹禁、方彝、形器、四耳乳钉兽面簋、牺尊等,均极为罕见。其中出土的青铜礼器摆放整齐有序,组合完整,保存完好,而且器体大,风格突出,时代特征明显。2014年4月,石鼓山西周墓地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尤其是这件西周铜禁,出土时,它上面和四周摆放着方彝、卣、尊、罍、斗、爵等多种青铜酒具。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且是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一组西周青铜禁组合,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刘宏斌说:“西周铜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丰富了宝鸡地区商周考古内容,还为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和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古代青铜器和丧葬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警示禁酒的礼器
“禁”这一礼器,作于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何盛放酒具的几案,被命名为禁呢?
《说文解字》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仪狄酿造出了甘冽的美酒,夏禹品尝后觉得酒的味道实在太美,便做出了“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预言。果不其然,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特别是商纣王嗜酒无度,生活奢靡导致亡国。
西周建国后,总结前朝教训,禁止周人酗酒。周公命令康叔在殷商故土卫国颁布了禁酒令——《酒诰》。在这篇中国最早的禁酒令中,提出“无彝酒”,即不可经常喝酒;“饮惟祀”,只有祭祀和为父母、老人祝福时,才可以喝—些酒;“德将无醉”,饮酒要有节制等,成为必须严格遵守的关于酒的法规。对于经常聚众饮酒的人,《酒诰》规定将被押解京城处以死刑。
“禁”这种青铜礼器,应该就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贵族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但盛放酒具的铜禁,随时告诫他们要饮酒有度,故为“禁”。
西周铜禁宝鸡出
据主持那次考古工作的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介绍,目前国内西周时期铜禁仅在宝鸡出土过。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宝鸡戴家湾一个农民挖出夔蝉纹禁,先被陕西巡抚端方收藏,后流入美国,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27年7月,军阀党毓坤在宝鸡戴家湾盗掘古墓发现铜禁3件,其中1件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是党毓坤所盗得三件铜禁中最小的一个,另外两件至今下落不明。
此次亮相成博的铜禁,造型规整,纹饰精美。铜禁四侧面边沿部素面,正中饰直棱纹,外饰以雷纹作地的夔龙纹长方形边框。这种夔龙纹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上,夔是古代传说中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商周青铜器中,簋、卣、觚、尊等青铜器上多装饰夔龙纹。
为何这些铜禁都出土于宝鸡?刘军社在《西周铜禁与姜戎人》一文中指出,石鼓山的铜禁出自姜戎族墓葬是不争的事实。宝鸡既然能生产出带座的簋,再生产单体的器座如石鼓山的禁,再进一步做成较大形制的禁,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从技术层面讲是可能的。自商以来宝鸡就是姜戎族的老家,既然方座簋与禁都与姜戎族有联系,可以推测,禁与方座簋一样也发源于宝鸡地区。
青铜饕餮盛宴 众多国宝不容错过
8月6日晚,在“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上,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250余件青铜器重磅亮相,其中一级文物超过五分之一。
除了素有“中国之源”之称的国宝何尊,还有以下这些重点文物参展,精彩不容错过。
亚伐方罍
陕西洋县文物博物馆藏
罍之名见于《诗经》,罍可用于盛酒,也可用于盛水。罍有方罍、圆罍两种,共同形制特点是敛口,直颈或微斜,折肩或圆肩,器身最大径(或最宽处)在肩腹交接处,腹壁自此向下斜收成底。
本次展览展出的兽面纹方罍、亚伐方罍器盖均为庑殿四阿式,装饰以雷纹为底的倒置卷角兽面纹。罍体直颈,圆肩,弧腹,凹底。较大一件底部有补铸痕迹,左耳内侧壁铸有铭文“亚伐”。这对方罍1976年出土于陕西城固县苏村小冢,是汉中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铜礼器。
兽面纹瓿
陕西洋县文物博物馆藏
瓿盛行于殷商时期,为盛酒或盛食之器,大口而低矮,根据其“瓦”字旁,可知其渊源应与陶器相关。此瓿方尖唇,矮颈,圆鼓腹,斜直圈足,圈足上有等距离三个方形或不规则形的镂孔。
龙纹小铜罍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有盖,罍体小口,敛颈,圆肩,矮圈足。盖中有蒜头状握手,盖面隆起,上饰一周四组高浮雕夔龙间圆涡纹。夔龙裂口,圆目,折身,卷尾。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四川彭县竹瓦街陆续出土了9件铜罍,其中6件与此罍造型相似。装饰繁复的盔形器盖,器身的纹饰,无不显示着两地的文化联系。
铜人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立姿铜人圆脸,尖颌,颧骨突出,额头较窄,眉目细长,大鼻头隆起,两耳较大,双臂弯曲至右肩,两手似有所握,呈圆环状。铜人的立姿、双手中空似持物等特点,与三星堆青铜立人有一定相似之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