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省文联调研组赴广安、巴中、南充三市开展专题调研

来源:四川文艺网 2018-06-11

6月6日至6月8日,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带队,率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理研室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大调研组,行程2000余公里,以“弘扬传统村落文化,全面带动乡村振兴”为主题,赶赴广安市岳池县、巴中通江县、南充市阆中市等三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实地调研,了解保护开发情况,并就传统村落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情况与当地进行了深入探讨。


岳池,传统村落乐复乐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剑南诗稿》之《岳池农家》中有“农家农家乐复乐”的诗句,让岳池的农家在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地保护和开发后,在800年后更是“乐符其实”。

6月6日,调研组来到岳池县顾县古镇顾兴社区,考察了位于该社区河坝古街的聚圣宫、八角亭、老茶馆和河坝街。顾县顾兴社区是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唐武周通天2年(公元697年)置岳池县治,县衙设于该镇今水口庙侧,唐朝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迁30里处的场镇伏江里,称故(顾)县。

聚圣宫又名川主庙,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供奉川主李冰治蜀有功。大门外原有石狮、石碑、菩萨等,历朝以来香火鼎盛,每年6月23“火神会”的庙会云集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拜佛,十分热闹。庙内置戏台、戏楼,台前浮雕有圣像、花草人物,文革期间,大多被毁坏,近年来,有关部门拨款进行修缮,尽量保持原貌。


调研组考察顾兴社区聚圣宫


八角亭的前身是一座关帝庙,大殿正中供关羽神像,以前,每逢腊月23日放神,有人跪在关公像前赌咒、还愿。直到1954年拆除后按阴阳八卦方位,才重新修建了这座八角亭。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顾县老茶馆,早年是顾县杨氏的一个分支祠堂。后来,前面临街开成了茶馆。老茶馆从解放前到现今都很有名气,蕴含着古镇的茶文化。顾县人喜欢喝茶,小小的一个古镇大大小小就有一百多家茶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休闲、娱乐;传播文化,以前是清音大鼓评书的场所,也是故事新闻的发生地,南来北往客商海侃、谈天说地,奇闻轶事由此产生;协商事宜、洽谈生意,旧社会法制不健全,是民间族人、黑白两党、袍哥帮会间,平息纷争公道论理的场所,在当时为维护社会安定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研组考察顾兴社区老茶馆


传统村落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是包含着传统中国的生产和生活,因各地不同的山水、自然环境,以及风俗多样等情况下渐渐发展起来而各具特色。蒋家院子是顾县古镇往北约3公里极具川东风格的木结构三合院,建造于清朝嘉庆年间,古朴雅致,完好无损。院门口有两眼古井,井水清冽旺象,遇天旱也不会干枯,可供本院和临近住户全组30来户120多人饮用。该古井在当地就显得特别神奇,其水具有祛病益年,健康长寿之功效,长期饮用,青壮男女还易产双胞胎。


调研组考察顾县镇蒋家院子古井


源远流长的家规家训是长期以来家族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思想结晶,对鼓励创业、邻里团结和睦和教育后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益于乡村社会管理。调研组来到双鄢乡的杨家院子。承载该院子文化底蕴的《杨氏家规》曾获四川省十大家规家训表彰奖励。该处利用原有民居进行风貌塑造,新建青砖迎宾广场、块石文化广场、休闲通道、休闲平台、石径小路、村落铭牌等,种植挂果柚树、桃树、李树等,用石缸石磨造景,在广场添设原始儿童娱乐设施,初步建成适合搞民俗客栈、文创基地的老院落群。


调研组考察双鄢乡杨家院子


通过交流,调研组发现岳池县在弘扬传统村落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方面主要的做法有:一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创新举措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他们在保护和开发中坚持风貌不变,修旧如旧,不断配套设施,完善功能,传统院落焕发了生机活力。抢救维修工作中突出“把握两个结合”、“创新两个投入模式”、“健全两个长效机制”。即把握保护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创新两个投入模式。为解决传统村落投入瓶颈,该县制订了政策奖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项目资金支持激励农户主体投入的投入模式,分别适用于以传统村落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和村民自管自用的维修建设,目前总投入资金达五千余万元。建立两个长效机制。即使用主体的保护管理责任制度和后期维修改造审批制度,确保传统村落有人用有人管,杜绝乱拆乱建乱改,保持风格风貌不变。二是以文艺采风创作为抓手,深度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该县深入乡村、院落开展系列采风活动,收集、整理传统村落文化,并编印成册。收集整理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岳池农家文化,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家规家训类,如《杨氏家训》;民间艺术类,包括岳池灯戏、川剧、曲艺及地方特色歌舞等;民俗文化类,主要体现在嫁娶、添人进口、丧葬、寿辰、祭祀和传统节庆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尚习俗;农耕文化类,包括农耕习俗、传统耕作技艺和丰收庆典。三是以媒介传播为重点,继承弘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县发挥宣传媒体的关键作用,将收集整理的传统村落文化系列资料制作成专题片、文艺短片、广播稿、光碟,通过广播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加强宣传传播,将《天下农家岳池乐》丛书发放至村农家书屋,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村民知晓和了解岳池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风文明。充分发挥县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宣讲传播,引导村民崇尚勤俭持家、孝亲敬老、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的风尚。发挥县乡文艺团队的关键作用。把优秀的传统村落文化整理创作成短小精干的文艺精品节目,特别是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曲艺节目,通过惠民演出和乡村红白喜事小型商演,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传播效果显著,对振兴乡村文化发挥了特殊作用。


调研组考察岳池县产业发展


在调研中,当了解到当地以种植吴茱萸、枳壳和其他中药材发展第一产业时,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就产业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当地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把产业发展更多地融合到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中,积极探索构建更具本地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广安市文联主席童光辉,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苟秀英,岳池县文联主席寇正荣等陪同调研。


梨辕坝,记住乡愁的川东北第一传统村落

6月7日,调研组来到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泥溪镇的梨园村,又名梨辕坝,该村是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村内梨园河自北向南在此缓缓转过三道形似犁辕的湾,穿境而下,流入通江河,形似犁辕得名,现谐音为梨园。以山水形胜来名地,是古人最常用的地名命名方法,而犁辕则是农耕时代的实用工具之一,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代表符号。该村整个村落传统风貌破坏较小,现代砖混建筑仅4处,而传统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颇具特色。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58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明清建筑28套,其中四合院5套,三合院23套,保存较好的有20套,年久失修的有8套。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穿斗木民居建筑30套,平均300平米一套,总计约17000平米。马氏宗族祠堂及戏楼于上世纪80年代拆除,仅存地基和巨型石狮等遗迹。有规模恢弘、雕刻精美的古墓20余座,其中3座建于南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的崖墓,现存石刻文献资料。犁辕坝村落后山有“铁林城”古寨遗迹,耸立于相对海拔七八百米的一座孤峰之上,保存遗迹较多。“自明朝扎寨”(清咸丰三年《万古千秋》碑记),历史上是米仓古道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也用于地方保境安民,成为当地人春秋休闲游览、夏日避暑乘凉的主要目的地。


考察组与通江县有关负责人座谈


犁辕坝自然村落建筑,主要分布在4组的北坎上、中间子、后颠子三处,整体布局集中,相对分散为“品”字形。村落建筑几乎全都是依山而建,穿斗架梁,青瓦粉墙。顺应其坡地倾斜的基本地貌,村落顺应缓坡地形,采用分段跌落的台阶形地基方式设计,分别建于三层台基或多层台基上。其三合院左右厢房和四合院前堂屋、后屋大多吊脚为楼,或为走廊、或为房间、或兼而有之,构成为披檐,均由上下穿枋承挑,使之悬于岩坡。吊脚楼建筑的悬柱,起着重要的拉扯作用和外观装饰作用。犁辕坝村落形成为吊脚楼系列,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其建筑格局和样式,高低错落,颇富立体感,远观像铺挂在山坡上的唐卡似的一幅画。


考察通江县梨辕坝民居


犁辕坝旁侧是一条名叫马家河的太极水小水系,灌溉并滋润着一方土地。有一座明代石平桥连接。目前有村通公路连通其间,硬化路面,宛如飘带,美丽蜿蜒。村落高地北坎上另有“龙王爷沟”山泉,汩汩而流成小溪,穿行于村落之中,是村民饮用水源所在。


考察梨辕坝村米仓古道


四川乡村民居建筑多为单家独户形态,像犁辕坝这样的成片聚落形态,比较少见,堪称川东北一带所见最后的历史文化古村落遗存。走进犁辕坝村落,那氤氲着宁静优美的山水田园牧歌风情,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农耕信息资源和事实依据,它的诸多特色符号标记,甚至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当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犁辕坝传统村落民居,集中体现了巴蜀地区乡村场镇民居建筑的突出特点,即公母榫穿斗木柱,形成支撑框架,以青色瓦顶覆盖而成天庭,以泥灰敷衍而成四壁。整体格局上三方或四方围合而成院落。

在调研中,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就传统技艺传承等问题与当地镇政府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希望当地各级组织立即行动起来,抓紧抢救,培养传承人和接班人,本着对历史、对子孙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梨辕坝活态保护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与通江县泥溪乡负责人座谈


巴中市文联副主席周东,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邦秀,通江县文联主席汪萍等陪同调研。


天宫院,道法自然的典范

6月8日早上,调研组一行冒着滂沱大雨从通江出发到南充市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


考察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天宫院村是首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该村地形呈盆地状,四周以深丘为主,九座山环绕,过度带为浅丘,中间平坝处有一个大石台,恰似一顶“圣冠”,故称“九龙捧圣”风水宝地之称。该村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文化源远流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宫院古建筑群,市级风水文化景区袁天罡墓地·李淳风墓地。袁天罡、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分别为唐代的火山令、大史令,后人称为中国风水文化鼻祖,奠定了天宫院村为当时的民间天文中心,这独特的文化品牌确立了天宫院村打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风水文化名村的坚实地位。此外,该村还有将军庙(三国时期赵云驻守),汉代古基和川北古民居等文化遗迹。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外设有年街,园内以春节文化为轴,分布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春节文化馆,春芳、夏荷、秋枫、冬竹等四处园林景观分布其间。在与当地文联负责人交流中,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希望在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能更加精细准确,特别一些传统习俗用艺术方式表达时,要注意尊重历史和传统习惯,要更多地借力社会各界名士、名家,表达手法不拘一格,要充分利用阆中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诞生地这一独特资源,突出主题,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将特征鲜明的春节文化展现出来。


考察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南充市文联党组书记李永平、副主席杨林,阆中市副市长祝琳,阆中市文联主席彭莉等陪同调研。(潘存厚)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