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来源:搜狐 2015-04-26

  4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举行。著名作家贾平凹凭借新作《老生》荣膺本年度杰出作家大奖。徐则成、沈苇、李洁非、毛尖、文珍分别摘得“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文学批评家”、“年度散文家”和“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

  在网络文学蔚然成风的当下,华语文学传媒奖亦向网络文学作者伸出橄榄枝。今年有三名网文作者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奖网络文学奖,他们分别是:柳下挥(都市情感类)、赵熙之(军事历史类)及邵珠(玄幻类)。

  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前,南都报系党委委员、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崔向红致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已经办了十几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文学奖了,但是有时成熟或许会跟四平八稳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警惕一种评奖的惯性。”崔向红希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永远葆有一种锐气,永远坚持“反抗遮蔽、崇尚创造”的评奖理念,只有这样,这个文学奖才能走得更远,也才更符合我们设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初心。

  贾平凹和徐则臣二位作家都是第二次登上华语传媒大奖的颁奖台。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发起人之一,现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网总编辑陈朝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证明华语传媒大奖始终坚持着最初的标准和价值观,尊重评委的认同度。他希望坚持严肃、纯粹的颁奖仪式,由获奖者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文学情怀这一块,希望所有人的阐述回归文学,真正的文学。

  贾平凹: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后变成命运,变成责任

  贾平凹以《老生》摘得“年度杰出作家”奖。他的写作厚重辽远,体量庞大,他苦心孤诣的乡土帝国,作为当代中国的现实回声,深具世界影响。他以一己之力,尽显乡土写作的超拔之志,既古朴,又现代。《老生》,百年中国,以四个故事述之,让一个唱师穿行其中,几个时代的变迁,国族与个人的命运,在精细的白描中,令人伤怀、惊惧。体现出贾平凹文观世宇的精神气概。

  贾平凹坦言,“我也是个老汉了”。“感谢上苍让我从事了写作,它适宜于我,给我一种生存方式,能随心所欲,异想而天开,简单又快乐。”对于他,写作完全是一种兴趣,兴趣改变了生活方式,从而成为命运。当写作了多少年后,写作却有了责任。

  “既然从事了写作,既然生活于这个大时代,这已经形成了我们不同于洋人也不同于前人的文学品种,我们就得在大时代里伸展枝叶,扩张根系,摄取阳光,摄取水分,摄取一切营养,让我们的树长粗长高。”在接受搜狐文化的采访中,贾平凹谈到了陕西话与自己写作的关系,“我让陕西话直接进入文学,省了很多力气,也让文字更顺畅”。他也表示,自己的创作根据地有两块:一个是出生地的来家,自己在那生活了19年;另一个就是后来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西安,“多亏走到西安,我可以站在西安的角度上回过头来看老家,这时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然后再站在老家的角度看中国,有很多事情就能更明白一些。”

  徐则臣:作家既有的逻辑框架之外,可能才是更为广大和真实的世界

  徐则臣凭、凭借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奖。2008年,他曾以长篇小说《午夜之门》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说“七年后再次站在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领奖台上,我有双倍的喜悦,也有双倍的惶恐。”在《耶路撒冷》频频获奖时,他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格外珍重,因为这座奖杯不仅仅是为《压路撒冷》而颁,也是为了他个人的颁。他笑言,非常喜欢这座别致的小金人,“即使只为了得到这个小金人,我也要把小说写好”。

  徐则臣希望在这部小说里能够贯穿一种“新人”精神。尽可能彻底地清理三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把我对与我相关的人与事、时代与文学的看法尽力忠直、有效地表达出来。这些经验肯定与同龄的一代人息息相关,希望写出一部“有我”、“有我们”的“新人”的小说。

  小说家们用故事提供给我们的线性逻辑去解释世界:世界就是这样的,有必然的开端、必然的发展、必然的高潮,以及必然的结局。世界有一个完整的、闭合的、可以让一切自圆其说的结构。果真如此吗?以他的理解,它的辽阔与复杂,它的坚硬的偶然性和我们无力追根溯源的变异,早已经凶悍地溢出我们既有的逻辑框架。当作家们以为一个光滑、秩序的故事足以揭示万物真相的时候,被拒于小说门外的无数不可知的偶然性和旁逸斜出的东西,正从容地排列组合成一个更为广大和真实的世界,它们同时也在构成我们丰富复杂、不曾被逻辑照亮的那部分情感与内心。那么,这更为广博的世界与内心如何及物地进入小说?

  他确信,如果长篇小说要与我们身处的时代产生可资信赖的张力,那么这一文体必定会在形式上呈现出某种同构性。就像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明清有小说一样,也许身处唐宋元明之间的古人,无法决然地断言诗往词的变化、词往曲的渐进,但当微观文学史成长为宏观文学史,文体的变化便一目了然。具体到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其自身的渐变也同样可以找到佐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城头变换的不仅仅是各种“主义”的大旗,还有与这些主义相匹配的长篇小说的文体。

  沈苇:诗歌让历史、现实与梦想并置于同一瞬间

  沈苇凭《沈苇诗选》获得“年度诗人”奖。诗集收录沈苇1990年至2014年创作的121首诗歌,写作时间跨度长达25年。诗集以编年的方式,检索了自己的写作史,从对物与地理的透彻观察,到对人与族群的深沉思索既沉重、荒凉,又静谧、悠然。他写出了狭窄人生中那辽阔的悲哀,也指证了那丰盛广大的世界其实不过是自己身体苏醒后的一个语言镜像。

  他在现场朗诵了《沙》和《谎歌》两首风格迥然不同的诗歌。沈苇认为这个奖不仅仅是对个人和诗集的褒奖,更是对边疆写作的一个鼓舞、一种激励。而后他以《当我写下一行诗》作为答谢。

  如佛经所言“无缘大慈,一体同悲”。当诗人写下一行诗,世界已经有所改变。历史、现实与梦想并置于同一瞬间。西与东、近与远、梦与飞、江南与西域、顺德与乌鲁木齐……融汇成同一种真切的此在。这是自我他者化、他者自我化的时刻,是认领自我、确认他人的时刻,也是用生命和创造来反抗虚无和死亡的时刻。

  面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互联网的阅读体验,可能影响感受诗歌的品质。沈苇对搜狐文化表示,不排斥新媒体阅读的方式,这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但仍然建议年轻人“多读死人书,少读活人书”。

  毛尖:第一个专栏作家荣获此奖,坚持“俗”而避免“低”

  毛尖凭《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获得“年度散文家”奖,纵论电影、世象,反应敏捷,角度新异,不避俗词,不责俗趣,趣味盎然,语藏机锋,下笔果决,纸上的纵横捭阖,呼应的往往是现实的狂欢。她将学识隐于幽默,尖锐见诸笔端,不卖弄,真赤诚。她以专栏名世,却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散文写作的类型。

  毛尖是第一个或者词殊荣的专栏作家,她在获奖感言中发表了对“专栏作家”使命的看法。专栏的使命,在今天,它的纲领一点不逊于小说,专栏作家在这个凌冽的时代当有更大的作为。世界再大,没有专栏作家不能登陆的地方;道路再窄,没有专栏作家不能插足的可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比诗人和小说家更草根更率性更自由,没有过多的历史负担,也没有操不完心的排行榜。专栏作家的使命可以高过天,同时我也可以一点不用纠结地宣称,专栏作家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本质上,我们与万事万物有着更家常的潜在情义,我们是通俗世界的一部分,是这个平庸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而我们全部的工作,就是改变这种平庸,直到时代最终把我们抛弃。最后她将一句诗送给专栏作家,也送给读者,因为在这个冷时代,我们就是一边召唤太阳一边又被太阳融化的人——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对于网络上批评她引用热点新闻和段子的声音,毛尖对搜狐记者说,“俗”是民间智慧的集锦,我追求“俗”,而避免“低”。避免低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专业性,不跨界去说外行话。

  李洁非:从小切口进入,从庸常小事中发现真理

  李洁非凭借《文学史微观察》获得“年度批评家”奖。他有深厚的思力,细致的考辨,也有恳切的用心,以收入、宗派、口号、会议、斗争、批示为关键词,从小的切口进入,追寻一些文学问题的根脉源头,从庸常小事中发现真理,从个体命运中理清时代脉络,微观而不细碎,重枝节又有大视野,为我们理解二十世纪来中国文学的生产方式建构了全新的视角。李洁非的批评不断地自我修正与自我完成,他不以人论人、以事说事,而是追求人、事、史的统观,探究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那些不容忽视的思想节点和微妙之处。

  李洁非对此次获奖表示温慰和感激。他回忆大约有三四次进入过该奖项的提名名单,最后都失之交臂。去年,他刚刚校对完《文学史微观察》《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两部书稿的时候,突然生病期间,令他意识到,“最好的身体与年华已离我而去,我恐怕再也不宜像以往那样不管不顾地扑在研究和写作上,我将不得不放慢步伐,甚至可能很难有什么像样的成果了”。就在这样一种情形下,评委会把荣誉付与《文学史微观察》。

  对于看似“高深”、“专业”的文学批评如何贴近读者?李洁非对搜狐记者坦言:前提是,你喜欢文学,小说或诗歌,对文学创作有浓厚的兴趣,你可能会接触文学批评。不是一般的文艺青年就喜欢的,可能迷的程度要深一点,甚至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它的愿望。

  文珍:投身创造 小说家最大的狂妄就是和神一样渴望创世与命名

  80后文珍,凭借自己在2014年出版的《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〇一四年度最具潜力新人。颁奖词这样描述她的文字:“文珍的小说有一种年轻的沧桑,里面藏着细腻的青春,也有青春破败之后的忧伤。那些迷茫的经验,文雅、深情,所敞亮的人性,却既狠绝又意志坚定。”

  在现场,一席白裙、长发杳然的文珍美丽、惊艳,同时又恬静、淡然,宛若一朵新近盛开于文坛的莲花,诚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讲:“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始终不够自信,也着实不算勤奋,老觉得真正的写作尚未开始,此前一直在漫长地准备,等待,热身,以为写作如同一条将要用一生渡过的漫长河流,非超群技艺、健康体魄和钢铁意志兼备者不能胜任。而近两年的得奖,就像游泳运动员提前来到赛道练习,满心以为比赛还没有开场,尚未完全做好竞技准备,却误打误撞接连得到了金牌。因为其实还不够好,有一点心虚,但大抵还是快乐的。”

  而在谈到创作时,文珍也表示“事实上,写作的瓶颈一旦冲破——当然每次小说开头都是一次推倒重来——带来的大多都是快乐”,“完成自己满意作品的那一刻是最狂喜的。而此后的发表、评论、结集出版乃至于获奖,都是附带的福利。”对于小说家最大的魅力,文珍坦言是来自于“和神一样渴望创世和命名,而不仅仅是了解和记录时代”。

  同时,文珍也在感言中朗诵了自己10年前的诗歌《骊歌》,来表达对保持初心,坚持将一生投入创造的坚定:

  “以最易化齑粉的沙砾熔铸基石

  以宣纸立墙

  以天置顶

  以梦为马,为牛,为床 铺青石地面

  设桌,椅,凳,镜,台 为烛照,通门窗,进出氧气

  以心先士卒,出将,入相

  始称君王

  以黑暗为舞台,为化妆师,为幕布

  徐徐拉开

  展览一座空城”

  柳下挥:网络文学刚起步,希望自己可以写的越来越好

  作为年度网络文学奖都市情感类获奖者的柳下挥,身材瘦高,带着白框眼镜,穿着时髦的衬衫,是一个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年轻力量的大男孩。诚如大奖于他的授奖词所言:“都市类网络小说,是在捏造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一如罂粟,绚烂华美,无处不透着淫糜之气,让嗜好者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柳下挥深得个中三昧,于此道中游刃有余,他完结于2014年度的小说《火爆天王》,霸道、任性、轻毒,以新生代语言为致幻剂,以动漫笔法创设人物,将目标受众轻而易举地推倒,在网上持续引爆YY狂欢,堪称新类型小说之翘楚。”

  作为今年大奖新增单元“网络文学奖”的首位都市情感类获奖者,柳下挥在获奖感言中也真诚地表示自己十分紧张,“双腿颤抖地站在这里”,坦言能够和创作上的恩师亲密接触,是此次大奖之行的最大收获。

  中文系毕业的柳下挥也提到自己在创作道路上的阅读过的“明灯”——《芙蓉镇》、《钟鼓楼》、《平凡的世界》、《秦腔》、《尘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礼》……

  最后,柳下挥表示自己与创作一途刚刚起步,感谢大奖对网络文学的认可和鼓励,希望自己和文坛前辈、老师们都能越写越好。

  赵熙之:交互性创作让网络作品本身充满魅力

  年度网络文学奖·军事历史类获奖者赵熙之是一位气质恬静的江南式女孩,但她的文字之道却并非如此,大赛颁奖词也对她的强大的内里不惜笔墨:“《古代贵圈》从题材、立意到语言,甚至这个颇具谐谑性质的书名,都是网络文学中的异数。赵熙之的写作,有着同类型小说中不可多见的严谨和细腻;这种特质,将传统与网络、现代与古代的界限消弥于无形之中。特别是语言,古风盎然又冷峻简洁,与题材实现形式上的高度统一。其行云流水般的叙述,还原了古代书商的生活及出版竞争的激烈,填补了古今文学题材的空白;而以此为背景的恩怨情仇,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放在书店凋零、‘贵圈’由敬辞沦为讥语的今天看来,更是令人唏嘘。”

  赵熙之在现场也感谢读者对“冷题材”创作的包容和接受,指出“相较于传统的、环境相对封闭的故事文本创作而言,网络写作拥有瞬发与互动的特性,在故事连载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来自读者的即时反馈,交互性的创作让作品本身的变化也充满魅力。”虽则网络时代文学体裁和阅读方式日新月异,总是不断“新事之外总有新事”,但创作的内核总是永恒的。只有“更好地理解题材,理解笔下人物的处境,愿意深入人物内心,对故事与人物负责”才是一个小说创造者应有的厚道态度。

  在最后,她也表达了对版权保护的期许。

  狂奔的蜗牛:希望自己创造的世界让年轻的读者受到精神鼓舞

  与其狂傲、霸气的文风不同,年度网络文学奖·玄幻科幻类获奖者狂奔的蜗牛本人文质彬彬,内敛沉静。故而,连大奖颁奖词都对其表达出意外:“作者以超脱的叙事技巧,突破所有时空限制,展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玄幻奇境,神人交融,正邪分明,其汪洋恣肆、天马行空之处,让人脑洞大开。同时,叙事架构宏大,却庞杂而不紊乱”。

  而在现场,其本人也将这种反差继续保持,表达出对幻想世界发自内心的喜爱:“我喜欢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希望把我想象中的世界,用文字展现给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们。以这种对网文的酷爱,我得以坚持到现在。”

  同时,他也坦言,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拥有灵魂,渴望读者在阅读后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能够浮现出一个美好的由狂奔的蜗牛所创造的世界,进而使得年轻的读者在离开那个世界后精神受到鼓舞,为属于自己的梦想更加努力。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