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这次来真的!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将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看点
01
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严格规范内容
《通知》要求: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看点
02
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职也在此次整治范围内: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证。
看点
03
“有益补充者”而非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并非毫无征兆。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件事迟早要做,迟做不如早做,小修不如大修。”
陈宝生当时还称,2018年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非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在整个新高考逐渐推开、新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即将实施的背景下,校内教育正在经历一次深刻变革,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校外教育被寄予“有益补充者”,辅助校内教育改革,降低家长及社会整体的焦虑情绪。 针对减负的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便是必然所在。
看点
04
全国范围专项治理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如果说此前地方整顿培训机构的缘由和具体行动还有所模糊,那么此次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则明确了各地未来规范整顿培训机构的方向。民办培训机构的证照、师资、学科类培训内容进度、难度,以及竞赛活动等都将是严格规范所在。
《通知》称,此次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同时部门分工上,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共同负责的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上述部门还将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等相关部门,摸清情况,集中整治。对于与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关的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不良行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治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另外,中小学校负责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