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音乐与文创嫁接师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1-01

“把音乐和文创嫁接,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冲击力的创意!”站在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东洪路666号的“321梵木创艺区”门口, 余炳兴奋地说:“这里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旧厂房,以前的产品那叫一个牛啊。现在,我要让音乐和文创在这里实现完美的无缝对接,让无缝的理念继续延伸。”

   其实,在此之前,余炳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蓉漂”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云南人,为什么一定要把目光聚焦在成都无缝钢管厂的旧厂房上。

   自大学毕业就在成都创业,余炳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快20年了,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让他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同时他也希望以某种方式为这个接纳他和其他“蓉漂”的城市做一点什么。

   余炳扳着指头说:“做园区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我的梵木艺术馆拆除后,许多朋友感到遗憾,并且我也感到了单打独斗的局限,就想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做一个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的文创园区。二是恰在此时,成都市作出了‘东进’的战略布局,而且关注文创产业。三是东部留下的大量旧厂房可供改造开发,为园区的高效率建设提供了可能。”

   于是,余炳在成都无缝钢管厂的旧厂房里悄悄地当起了嫁接音乐与文创的园艺师。

   在实践中,余炳认为,创意设计和音乐产业能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在音乐的制作、推广、粉丝经济中,都离不开创意设计。园区很多团队本身就互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比如园区的一些音乐团队,他们需要做APP,做动画,物料设计制作等,可以直接找到园区对应的企业,既节约沟通成本,品质也有保证,同样的,园区团队要做展览、做一些推广活动也可以直接找到相关音乐团队来执行落地。大家根据需求都在文创和音乐的产业链里变换角色。于是,一片废旧厂区经过“物理再造”“文化植入”和“艺术提升”,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时尚、现代、前卫和先锋的文创园区。

   由于“321梵木创艺区”位于东进·中优区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它迅速成为“文创东进”的示范样板。

   现在余炳的园区占地172亩,文产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品茶馆、果汁店、工业设计公司、木作坊……遍布园区。

   说起“321梵木创艺区”,余炳如数家珍,园区由梵木创艺区和中国艺库为主,构成“一园多点、一核多极”的发展模式。目前成功引进各类文创企业、团队213家,包含创意总部企业8家,中小型团队205家。其中,文创类团队163家、音乐类企业50家,文创产业从业人数近5000人,占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的76.5%,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余炳笑道:“这片土地甚至超过了当年无缝钢管厂的人气。”

   一走进“321梵木创艺区”,就被这个园区的生机与活力深深打动。余炳表示,他要建设的是西南首个“全产业链”文创园区,不遗余力地为入驻的企业搭建了集创意设计研发、音乐人孵化基地、建筑与空间设计、创新创业孵化、展示推广中心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他希望的是“凡是有理想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平台。”

   如今这里已形成“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的“双产业链”模式。一是以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类企业和机构,形成并扩大了“西部设计”的品牌效应。目前已吸引聚正能量、集和中国、冰翼数字、意町设计、主线文化等163家文创企业入驻园区。二是提供完善的“创作-演艺-版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配套,连李宗盛、郑钧、谭维维、赵雷等50位原创音乐名人及工作室都被吸引了过来。让余炳有点小得意的是每年一届成都最大原创音乐大奖“成都力量”和“合音量原创音乐T榜”等著名颁奖典礼如今都已落户园区。“要让热爱音乐的人,都到这里来,让这里成为成都乃至西南地区最Music的地方。”

   余炳坦言,自己对音乐只是“略懂”而已。但是,成都这片土地从来都是诞生奇迹的地方。现在,“321梵木创艺区”已经成为成都文创人和音乐人创业和生活的乐土。1万平方米的公共艺术空间,涵盖西南最大音乐LIVE空间、录音棚、艺术展览馆。每年固定开展的“成都创意设计周双百活动展”“成都力量跨界艺术季”“台北音乐生活艺术周”“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等30余场大型艺术活动及210余场其他演出文创活动,丰富了文创产品供给。同时,园区免费对外开放“文创主题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惠民的有益补充,年度免费对外开放公益演出、艺术推广等30余场,惠及群众约100万人次。

   谈到未来,余炳信心满怀,他说:“二期规划用地2000亩,正在打造包含华语原创音乐学院、欧洲设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创作基地、藏羌彝产业基地、巴蜀文化博物馆、梵木音乐谷在内的多种业态。要形成以多元融合的大文创体验聚落、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文博艺术共生体、西部文创人才培养基地等多点支撑的文创产业链。”

   然后,他饶有兴趣地解释说:“‘梵’字意梵音响彻,喻音乐之意,‘木’字意生发不断,喻创意无止境。二字相融,本意则寓草木丰茂,生生不息。既象征园区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又象征着成都‘东进’的势头一往无前。”

   一位成都作家说过,“321”已经成了成都人的文创与音乐之家。要东进,也要先让这里的音乐洗净耳朵,让这里的创意打开脑洞,才好向龙泉驿甚至更东的地方进发。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