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版《茶馆》 成都上演
从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至今,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已经59岁了。它不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话剧,也是北京人艺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将一部带有浓郁京味儿的经典,用“四川话”这一特别的视角铺开,困难性和挑战性不言而喻。四川话版《茶馆》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用四川话进行表达,展现老舍作品中风趣幽默的语言蕴藏的思想内涵。“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等台词,用四川话演绎也让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在舞美等形式上,四川话版《茶馆》更是充满成都风情。川西民居、盖碗茶具,“钟水饺”“悦来茶馆”“德仁堂”“春熙坊”各色店招渐次出现,让人仿佛回到晚清时期的成都街头。随着剧情的发展,布景由繁至简,最后在白色的背景下迎来了全剧终结。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家张徐加盟该剧,中场用金钱板代替传统幕与幕切换的评书说唱,展现原汁原味的成都茶馆文化。
青年编剧潘乃奇表示:“某种程度上,四川话版《茶馆》带来的启示,不仅是一部戏、一个导演风格的诉求,可能还是对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的思考,即对经典作品的地方化、本土化演绎,该怎么做。”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