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成功举办
本网讯 11月10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馆、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在南充开幕。四川省农民艺术节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重大节庆活动之一,每三年举办一届。本届艺术节是集 “演、展、销、讲、游和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节庆活动。周思源厅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扶贫移民局及南充市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艺术节主要活动采取“1+3”的模式展开:即一场农民文化艺术节主题演出。“三大板块”活动,一是农民文化艺术展示展演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特色文艺展演;二是四川脱贫攻坚成果展览和“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巡演;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特色农产品、食品展览展销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
周思源在致辞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响亮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农民艺术节的举办,是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重大文化活动。艺术节围绕“繁荣农民艺术·助力脱贫攻坚”主题,通过文艺演出、文艺巡演、展览展销等形式,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民朋友“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生动实践成果;展现农村建设新面貌、农业发展新成就和当代农民新气象。他表示,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对话的通道,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再以艺术为媒,重温“茶马古道”,高歌“一带一路”;以文化为魂,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四川文化对外开放合作。
11月10日晚,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演出在南充举行,来自全省成都、宜宾等多个地区以及北京、重庆等省市的艺术院团,以及埃及、俄罗斯、乌干达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院团,共同为当地群众奉上一场精彩演出。
“幺妹采茶上山顶,邀邀约约入云端……”为体现农民艺术节的以农民为主体,不少节目都紧贴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一主题,参演的文艺作品大多取材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采茶、祈新米、纤夫拉船等生产生活场景都搬上了舞台。同时,四川文化元素也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多民族聚居大省,彝族歌舞、藏族锅庄、羌族羊角花等,也纷纷搬上了舞台。
当四川清音遇上非洲鼓舞,会碰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此次艺术节主题文艺演出,专门设置了“丝路天府”篇章,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艺院团,带来了当地的特色表演,动感的非洲鼓点、热情的阿根廷探戈、炫丽的埃及转毯……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来自乌干达的表演者mufu非常喜欢天府文化,他说,非洲手鼓也是从日常劳作中提炼的艺术,很符合农民艺术节的主题。他表示,艺术不分国界,四川川剧变脸中的吐火与非洲鼓表演中的吐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农民艺术节,有不少参演团队都是来自基层的文艺团体,演出的节目也都是原创节目。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展现我省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农村发展建设的成果,描绘对于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希望。
11月10日上午,作为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群星璀璨”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在南充市嘉陵江美术馆开幕。
展览荟萃了来自全省群文展现和农民艺术家代表精品力作355件,其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各100件,农民画55件,参展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市民带来美的享受。
11日的南充人民广场热闹非凡,市民不仅可以逛展览、看演出,广场两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特色农产品、食品展览展销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点位聚集了大量人气,不少市民在“看”的同时,现场购买了不少优质的农产品和非遗产品。
为拉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我省以“搭建文化艺术舞台、改革创新展台、经济贸易平台”指导开办此次盛会。本届艺术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项活动与市民互动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文化惠民与促进消费相结合的模式,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将生动展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成效,将文化与农业、工业、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双赢。
此外,非遗展览和图书展销也在农民艺术节期间生动展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最新成果。11日、12日,我省还组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到南充市的9个县(市、区)、部分乡镇和贫困村巡回展演,把优秀的文艺精神食粮送到农村,送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埃及杂技《转毯》。
“群星奖”比赛现场。
这是一场文化艺术的盛会,是一个农村群众的节日,是一方民间艺术大展身手的舞台。11月10日至12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馆、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共同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在南充成功举办。四川省农民艺术节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重大节庆活动之一,每3年举办一届。本届艺术节以“繁荣农民艺术·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精选巴蜀文艺精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特色、国内部分省(市、区)优秀传统文艺节目。
据四川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农民艺术节充分突出“以农民群众为主体,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让广大农民朋友参与到活动中”,活动设置丰富多彩,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阅读、讲座等多种形式,是集“演、展、销、讲、游和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节庆活动。具体来讲,包括四川省“群星奖”比赛、第三届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农民读书会暨图书展览展销、创意农业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果展、“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巡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艺展演、四川省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等共计11项活动。
本届艺术节,不仅有来自省内成都、南充、宜宾等市以及省外北京、重庆等省市的艺术团体,还有来自乌干达、俄罗斯等国家的艺术团体,共计约1500人参加,覆盖人群20万人次。通过艺术节,集中展示四川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广大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生动实践成果;集中展示农村建设新面貌、农业发展新成就和当代农民奋发有为、创新创业的新气象。(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充满四川特色的文艺表演。
充满四川特色的文艺表演。
以农民为主体 让农民唱主角
近年来,四川省对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农村地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构建起了数量大、战线长、网点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同时,农民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激发,涌现出了井研农民画、泸县农民演艺网、珙县农民理事会等先进典型,产生了米易县利用文化资源拓宽扶贫路、阿坝州杨华珍利用“非遗”技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南部县“文化室+邮政”提升文化惠民能力等优秀案例。农村文化建设,在“四好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逐步转化为农村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农民从观众席走向舞台,在本届艺术节中,不少节目都是紧贴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一主题,参演的文艺作品大多取材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流露出真实而清新的乡土韵味,采茶、祈新米、蛤蟆节等民间习俗,都搬上了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演出团队都是来自基层的文化团体,积极自发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演出自己的故事,表现广袤农村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亿万农民追求幸福新生活的内心激荡和喜悦。
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艺汇演。
“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巡演。
呈现独特的四川文化魅力
南充市人民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技艺展演现场,成都面人、新繁棕编、富顺手工微刻技艺、泸州油纸伞、绵竹年画、北川草编、平武剪纸、羌绣、夹江年画、钦斋泥塑、青神竹编、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藏族编织工艺、阆中皮影、高坪竹编等传统手工艺绝活纷纷亮相。内江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次他们带来的“黄氏吹糖人”项目,特别受欢迎,从早到晚展位前都围满了人。
四川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千百年来,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民风民俗浓郁,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本届艺术节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四川及各市(州)文化元素特点,展示四川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民俗民间特色、四川风貌的文化元素,彝族歌舞、藏族锅庄、羌族羊角花等,都搬上了舞台。
艺术节期间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充分呈现广大农村群众勤劳、淳朴、善良、乐观的精神风貌。
川剧绝活“变脸”。
非遗项目羌绣展演。
展现新时代的四川文化风采
农民艺术节,演农民、唱农民,也是由农民演、农民唱。丰富多彩的农民艺术、民间艺术,也展现了新时代的四川风采。
当四川清音与非洲鼓舞相遇,当羌族歌舞与西班牙桑巴同台……11月10日晚,“繁荣农民艺术 助力脱贫攻坚”——“大地情深”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艺汇演在南充市人民广场热闹上演。
一曲唯美悠扬的《嘉陵春早》,拉开了艺术节主题文艺演出晚会的大幕。演出分为巴蜀情蕴、丝绸天府、小康路上三个篇章,歌曲、舞蹈、杂技以及四川车灯等特色文化节目,在舞台上绚丽“绽放”。
作为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11月10日,第三届“群星璀璨”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在南充市嘉陵江美术馆开幕。展览荟萃了来自全省群文战线和农民艺术家代表精品力作355件,农民画55件,参展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新时代的四川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展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关于美学的视觉享受。
此外,四川省“群星奖”比赛亮点纷呈,共分为戏剧类、音乐类、曲艺类、舞蹈类四大类型,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团体各展所长,有不少节目也是以发生在四川土地上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讲述精彩的四川故事。
非遗大师现场展演。
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果展。
亮点点击
当四川清音遇上非洲鼓舞
此次艺术节,特别邀请了乌干达、阿根廷、埃及、俄罗斯等国家的表演团队前来“助阵”,与四川特色文艺节目同台演出,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四川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新成果,展示全省脱贫攻坚新成就,展示农村传统文化新辉煌。
来自乌干达的表演者说,非洲手鼓也是从日常劳作中提炼的艺术,很符合农民艺术节的主题,艺术不分国界,四川川剧变脸中的吐火与非洲鼓表演中的吐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想4000年前,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为起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对话的通道,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再以艺术为媒,重温茶马古道,高歌‘一带一路’倡议;以文化为魂,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四川文化对外开放合作。”四川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说,“本次农民艺术节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激励全省人民投身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建设热潮,促进四川文化事业,尤其是全省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川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
热情动感的非洲鼓舞。
文艺精神食粮送到脱贫攻坚一线
“在天府之国,我们四川,有一种绝活,既神奇又好看。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那就是舞台上的川剧,川剧中的变脸。”11月11日,在南充市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农民艺术节主题巡演现场,川剧变脸绝活,引得现场一片叫好声。
作为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巡演活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到南充市的南部大堰乡纯阳山村、营山县会展中心、阆中古城贡院广场、蓬安县相如广场、仪陇县文化中心等9个县(市、区)、部分乡镇和贫困村巡回展演。
由来自省川剧院、省曲艺研究院、省交响乐团、省歌舞剧院等的演员组成的演出团,进行了精心筹备,既有变脸、木偶戏、四川车灯等四川特色文艺节目,也有《太阳出来喜洋洋》《鸿雁》等经典歌曲,每到一处,演出现场都围满了人,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通过把优秀的文艺精神食粮送到农村,送到脱贫攻坚一线,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脱贫攻坚力量,弘扬感恩奋进精神,倡导文明生活新风。”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惠民促进文化消费
艺术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项活动与市民互动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文化惠民与促进消费相结合的模式,将文化与农业、工业、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双赢。
艺术节期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比赛、美术书法摄影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主题文艺巡演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非遗”展览和图书展销生动展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成果。在文化惠民中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消费能力,形成文化惠民与文化消费互促提升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