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诵读国学经典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成都日报 2017-11-06

诵读国学经典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圆满落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古代经典到近代名作,11月4日,青白江区体育馆内吟诵起伏、礼乐不断。由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指导,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图书馆、青白江区文体广新旅游局承办的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圆满落幕。来自成都分赛区23支优秀队伍的近100名选手悉数登场,和着古筝古琴意境深远的演奏,伴着青衣水袖激昂曼妙的配舞,以多种创新表现形式,将国学经典演绎得如梦似幻,再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奉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选手广泛参与

呈上国学盛宴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11月4日,一名女生在青白江区体育馆用优美的嗓音朗诵屈原的名篇《湘君》,拉开了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的序幕。

此次活动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截至10月初,全市各区(市)县的文化单位和学校的近3000人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这些参赛选手均为优秀的群众性(业余)选手,不限年龄、职业、性别,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刚上小学,年长的已过花甲之年,但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仰慕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灿若星河。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借助选手们的精心诵读,让中华文化绽放出迷人的活力与生机。参赛选手的诵读篇目除了《蒹葭》《琵琶行》《木兰辞》《短歌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外,还有《蜀道难》《都江堰》等与成都相关的佳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更好地配合不同形式节目的舞台表现力,展现国学经典的深远意境,本届比赛除了搭设有LED大型显示屏的主舞台外,还配合先进的3D造影技术和绚烂多彩的舞台灯光,将现场勾勒出亭台楼阁、远山近水,宛如一幅山水画。主屏幕随着表演内容不断变化,时而皓月当空,时而青莲出水。在身着古装的演员们或抑扬顿挫的朗诵,或悠扬婉转的吟咏中,观众已然穿越漫漫时空,沉浸在国学经典的深远意境中。

经过初赛和决赛的激烈比拼,在全市多家单位选送的23个节目中,成都图书馆的《中国话》与青白江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的《短歌行》获得第一名,成都市文化馆的《精忠报国》、龙泉驿区的《千古明月寄乡情》,以及武侯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的《少年中国说》获得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获得此次比赛最高奖的节目,将代表成都参加本月中旬在重庆举行的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决赛。

表现形式丰富

让人大开眼界

在组织筹备过程中,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汇集了各个参赛队伍的创意精华,匠心独运的表演更是令人大开眼界。选手们悉数登台竞技,分别以舞蹈、唱诵、乐器弹奏、戏剧表演,以及情境演出与诗词诵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诠释国学经典作品,尽展中华诗词歌赋的独特魅力,为现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

双人诵读节目《中华美德》由双流区文化旅游和广电新闻出版局选送,节目一开场,演员自然亲切的四川话吟诵,竹琴和金钱板这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惊艳亮相,为吟诵增添了一分古色古香,令人耳目一新。“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两位演员手拿快板,配合着口中朗朗上口的唱词,使整个节目不仅表达方式新颖,还保留了吟咏的韵味。“道具使用得恰到好处,让人大开眼界,印象深刻!”市民徐洋赞叹。

此外,此次比赛中还出现了不少主题集纳式的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演员们将多个篇目集结编辑来表现同一主题,在向观众展现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同时,更蕴藏着成都人对这些国学经典的独到理解。在新都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选送的双人诵读《战之殇》中,《新婚别》《燕歌行》《出塞》展现了“送夫从军”“征战沙场”“为国捐躯”三个场面。该节目的主演兼创作者黄虓告诉记者,这个节目在半年前就开始创作了,“大部分国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多以谦和柔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但其实也有不少作品表达的是人物刚毅的一面,这些作品更能给人鼓舞。”

台上表现优秀

台下做足功课

国学经典诵读从来少不了小孩子的身影。一首首深情的诗歌,一句句经典的诵读,都包含着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传承之心。《三字经》节目里,孩子们扮成古代的小书童,一唱一和,有模有样。《木兰辞》节目中,既有扮演木兰的女主角,又有讲述故事的一群小女生,故事通过主客观视角展开,更加生动活泼。《中国话》节目中,成都图书馆少年艺术团的孩子们用动人心弦的诵读,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除了节目生动有趣外,孩子们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也让人印象深刻。毗邻杜甫草堂的草堂小学与青羊区图书馆表演的群体诵读《子美谣》,通过“诗圣”杜甫在人生不同阶段创作的诗歌,来展现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节目中,扮演青年杜甫的草堂小学学生田晨不仅台上表现优秀,台下也做了全面的功课。“这首诗歌是我们学过的,排练期间,老师又指导我们深入理解它的思想内涵。”谈起自己朗诵的《望岳》,田晨口若悬河,在倒背如流的基础上,更是逐字逐句地给记者讲解起来,那股认真劲一点也不输大人。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是本次比赛的评委之一,这是她二度担任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成都地区决赛的评委。对于孩子们的表现,艾莲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本届比赛中,少儿节目的质量普遍较高,作品思想内涵之深、艺术表达之美、诵读技巧之高都令人惊喜。随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成都真是后继有人。”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