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读书:冷热两重天
“书香天府·大学生的必读书”活动即将启动,而艺术生该读什么书率先引起网友关注。网友“叮叮猫”在四川日报悦读微信留言:“大学生中还有一个特别群体那就是艺术生,他们要读的书应该有所区别,希望多给点建议。”
针对网友留言,本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10个艺术专业,随机采访了50多名学生,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阅读状况。
【学生走访】
艺术生阅读呈现“两重天”
4月9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读书月”正式启动。在活动现场,美术学院大二学生张伟说:“我平均每个月会看一两本书,在周围同学中还算看得比较多的。”而记者随机采访了近10名艺术专业学生,均表示“不怎么读书”。“平时玩手机的时间多、看书少。”数字媒体学院大三学生谢佳琦说。
在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记者随机采访的近30名学生中,则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川音艺术学理论系大三的王同学说:“我们的专业就是需要多读书,《美学散步》、《美的历程》都是我们的必读书目。”而声乐表演系、歌剧合唱戏、民乐系和作曲系等专业的10多位学生则表示“我们看得最多的是乐谱”。
记者采访发现,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呈现两种状态:偏重理论研究的专业学生,平均一个月读四五本书;音乐、绘画等实践性较强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教材,平时很少读书。
【学校调查】
推荐书单同样“两极分化”
“如果只有专业技术的培养,不多读书提升文化素养,不能以道驭技就只是吹拉弹唱。”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副主任赵崇华教授将读书比喻为“修道”。因此,该系的学生,一入校,她就开出了阅读书单,并制定了必读书目。
其实,记者走访的4所学校,老师都会向艺术生推荐阅读书目,但接受度却“两极分化”。川音声乐表演系大四学生陶双迪告诉记者,学校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书,但是同学们感觉比较枯燥。“《管锥编》《艺术哲学》《中国艺术批评史》等一些书基本没人看。”川大艺术学院平面设计大二的学生程启航告诉记者,学院面对所有专业开设了艺术概论、设计与生活等通识选修课,“但是这类课出勤率并不高。”
记者调查发现,偏重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校和老师往往会对学生阅读提供大量的指导;而实践性较强专业,学生得到的指导不多。
【老师建言】
让阅读更立体,激发艺术生兴趣
艺术生要多读书,这是老师和专家的呼吁,但大家认为首先应该激发艺术生的阅读兴趣。
四川大学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永强教授告诉记者,除了定期荐书之外,学院还会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教授开展讲座和分享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的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纸质阅读,也应该加大对移动阅读的投入和利用。”川音图书馆馆长宋显彪认为,可以通过电子书借阅机、移动图书馆等符合90后阅读习惯的载体来推广阅读。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则提出,可以让阅读活动更立体更有趣。“很多艺术作品都取材自文学作品,艺术专业学生还可以通过舞蹈、川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进行阅读和分享。”
蒋娇 本报记者 张良娟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