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深海利剑》:深沉浪漫的军旅大剧

来源:中国文艺网 2017-08-11

《深海利剑》:深沉浪漫的军旅大剧

电视剧《深海利剑》剧照

  7月27日,阔别荧屏三年之久的导演赵宝刚携电视剧《深海利剑》回归大众视野。该剧将目光聚焦于“90后”潜艇兵,讲述了海军潜艇部队中大学生军官的青春和成长历程。尽管该剧全部启用了新人演员,但自播出以来,收视率稳中有升,并位列同期播出档期剧集之首,亦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自电视剧《士兵突击》以来,国产当代军旅题材影视剧逐渐呈现出模式化的创作特点,即以流程化的方式展现新兵从“菜鸟”蜕变成“英雄”的“成长叙事”。诸如刘猛执导的《我是特种兵》系列,以及《火蓝刀锋》《反恐特战队》《青春集结号》等剧集都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作品。作为赵宝刚导演执导的首部当代军旅题材作品,虽然剧本仍延续了“个人成长”式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菜鸟升级”的“成规”故事,但导演却通过丰富的细节处理和纯熟的导演技巧赋予了该剧更为独特的观赏效果和审美体验。

  真实细腻的情感表达

  在传统的军旅题材作品中,情感的描写一般都是粗线条的,情感的抒发方式亦是相对直白。尽管创作者希望借此来呈现军人的阳刚气质和英雄气概,但口号式的“情感宣言”不仅令情感流于表面,亦会使人物形象过于“三突出”而导致脸谱化。而在《深海利剑》中,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战友情,都没有进行过度的渲染以及强行的热血。相反,相对克制的情感描绘反倒更能体现军人感情的“粗中有细”。剧中无论是卢一涛、金子晴和尚堂的微妙三角,还是姜耀和黄小夏的“相爱相杀”,都是“发乎情、止乎礼”的。爱人之间的相互行军礼,既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又展现了军人与众不同的飒爽英姿。

  除爱情之外,剧中对军人之间的情感处理亦更为真实有力。如吕奉光和金子晴去卢一涛家劝说其当兵的情节。笔者采访导演时得知,在原剧本中,二人只是找了个借口前来“探望”,并未表明此行目的。但导演认为这样的情节设置令人物显得有些“虚情假意”,并非军人的行事风格,于是将剧本修改为:二人一进门便表明前来“要人”的动机,即使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亦表示“放不放是您的权力,但请听我说说我的想法再做决定”(大意)。于是,一个态度坚决、柔中带刚的军人形象便跃然荧屏。

  浪漫唯美的影像书写

  无论早年的《士兵突击》还是之后的《我是特种兵》系列,均采用了一种相对写实的拍摄手法。用粗粝的造型设置和炫酷的运动镜头来凸显部队生活的艰苦和军事训练的残酷。剧中角色亦经常身着迷彩,满身泥泞地跌打滚爬于丛林沼泽之间。但《深海利剑》却采用了一种“相反”的拍摄方式。用相对静态、舒缓的镜头语言来呈现潜艇官兵的训练生活,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亦干净、洗练,给人以纯净、唯美的视听感受。

  片中用俯拍镜头表现的潜艇缓缓上升以及如利剑般下潜的壮观画面,令人感受到潜艇的神秘和伟大,而潜艇学院充满欧式风情的建筑风格配合多套帅气的海军军服,亦让人领略到军队独树一帜的美感。因此,与其说是潜艇兵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如特种兵或陆战队那样“伤痕累累”地冲锋陷阵,不如说这是赵宝刚导演一以贯之的美学追求,即“无论从道德还是从审美来说,都以歌颂美为己任”。片中涉及到大海的画面和情节时,往往配以极富感染力的萨克斯或口风琴伴奏,让人不仅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亦敬畏于大海的深邃,更由衷地对潜入深海的潜艇官兵产生钦佩。

  当代军人的气质呈现

  笔者之前跟赵宝刚合作编剧时,他便一直强调,创作者应该要具备“当代意识”。所谓“当代意识”,是指在现实的基础上提炼并展现出当代人应有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精神气质。赵宝刚曾在采访中声称,“如果不写出当代军人的文化气质,那当代军人也就不用拍了。不能一味地去宣扬苦难,人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是为了吃苦,不是为了受难。我们今天科技这么发达,就是让部队不去受苦,所以我们要展现这个年代的特点,这个年代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剧中,除了看到军人本该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外,亦看到了当代军人的活跃性、当代军人的幽默感、当代军人的智慧,还有当代军人的快乐。这些和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平日还相互嬉闹的青年军官登上潜艇的一刹那,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尊严。值得一提的是,赵宝刚导演曾试图以“潜望者”命名该剧。在导演看来,潜艇的特质就是沉浸在海底静谧无声,伺机而动。而“潜望者”既能代表默默奉献青春的潜艇兵,亦能代表神秘的潜艇本身,更可看做是人和潜艇的结合体,因此更符合该剧的当代特质。而“深海利剑”虽然更有血性,却是少了些许回味。

  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该剧的叙事节奏相对其他军事题材作品而言略显缓慢,更多呈现的是生活场景而非战斗场面。但正因为如此,该剧才突破了常规的模式,凸显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战斗场面固然吸引人,但军人的真实生活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深海利剑》虽然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却也是一部斗志昂扬,能够激发年轻人潜能的正能量之作。

“为世界上最为沉默的兵种发声”

——电视剧《深海利剑》创作谈

  电视剧《深海利剑》剧照

  今年是我做导演的第26个年头,作为一名导演,有这样一个契机执导《深海利剑》这部电视剧,于我来说,是种缘分。但这毕竟是一部潜艇兵题材的电视剧,题材本身的特殊性和实现难度是摆在我和全体主创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么多年来,在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中,以潜艇部队为主要创作对象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为什么少?主要原因,也正是在于潜艇部队的保密程度之高,什么能表现,什么不能表现,表现到什么程度,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难题。

  另外,就是拍摄难度,尤其是潜艇里的戏。艇内空间有限,拍摄难度确实很大,又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和借鉴,为这个,我们专门进行了研究,最后制订了一个方案。首先就是灯光,艇内拍摄没有一个是我们平时用的这些比较大的灯,全部采用了灯泡,有各种形状、各种型号的灯泡,利用吸铁石吸在潜艇的各个部位。第二是机位,我们就把机器用绳子全部吊起来,因为上边有很多轮盘和管道,最后其实都吊在那上边,这样的话就不用三脚架了,所以大家看到的镜头都稍微有一点点小的晃动,这又体现了潜艇在水里航行时候的一种状态。所以说,拍摄难度确实存在,但在攻克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以上这些困难都是通过研究可以攻克的,但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这就是我们这部剧最大主角的档期问题,这个主角是谁呢?就是我们的潜艇。原来我拍电视剧,主角的档期我是能掌控的,但这个主角很难掌控,因为这个主角的首要任务不是演戏,而是保卫祖国。当它去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们就得歇工了。整部剧的拍摄计划都要根据这个主角的档期随时进行调整。所以,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原计划4个月拍完的剧,最后拍了154天才杀青。

  由此,我想到有记者问我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一批新人来演这部剧?因为这部剧是需要演员有完整的时间和饱满的精力来参与创作的,而明星有可能无法完成这个要求。新人相对来说可能是会显得比较青涩一点,但这个青涩可能也是优势,因为青涩也正是剧中这些学员的特质。新人会更让观众相信他们就是潜艇兵。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说,造星确实困难,我也呼吁整个产业都能够多给新人一些机会,否则,新人如何成长?

  还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会选择拍摄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军旅题材电视剧?这里面首先是契机和缘分。当然,确实也有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在里面。人们想到军旅题材一般都会想到一个模式,好的创作一定要打破这个模式。面对今天的年轻人,如果你在创作里一味口号式地宣传教育,恐怕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刚接手这个项目时,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和平年代,当代青年军人为什么还会选择为国抛家舍业?

  艺术创作必须抛弃过去的惯性思维,寻找并建立起贴合时代的逻辑,才能阐释当代军人的精神和情感。所以军队建设和战斗任务的当代性,也是我们这部剧着力表现的时代特征。潜艇部队面对的是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他们不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像是一群深海特工。为了突出这个特点,我们这部剧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剧中常规潜艇舱内操作的镜头,都是在潜艇中实景拍摄完成的,涉及新型潜艇舱内的镜头,出于保密要求,则在耗资1000多万元搭建的棚内完成。潜艇部队的技术术语专业性强,为了力求真实,剧中除了主要角色由演员出演外,其他战士都是真正的潜艇官兵。我们要求全部镜头都要干干净净,官兵的形象也要干干净净。

  此外,在力求真实的同时,还要拍出真实基础上的帅气!在美学意识上拍出当代军人的风貌!之前很多军旅题材剧表现的是部队生活的艰苦,但今天一味地宣传苦难,是否还有人愿意去当兵?我们强调学知识、学文化,就是为了减少苦难。现代战争的理念就是要靠大脑、靠智慧、靠战术。我们要强调的是坚定的信念,这跟情怀有关,跟苦难无关。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讲艰苦奋斗。到了艇里,他们就是英雄;到了岗位上,他们就有责任。

  关于主旋律的说法,我有我的理解,我觉得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对观众有好处、对年轻人有好处,就是主旋律。《深海利剑》里有恋爱的泪点、战友情的泪点、兄弟情的泪点,还糅进了很多幽默、喜剧的因素,力争把战士生活拍得更丰富多彩。用真心、真情表达所有的事情,这就足够了。不管拍什么题材,关键是看怎么拍,我一生想表达的东西还是以爱为主题,没有爱的文艺作品是没有价值的。当你把爱倾注进作品的时候,观众是会有感受的。只要有爱的作品,无论什么题材,相信大家都能接受。

  影视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作为这部戏的导演,只能尽力在有限的制作周期、剧本基础和拍摄条件内,带领创作人员完成作品。目前,《深海利剑》已播出过半,从收视和社会影响来看,基本完成了我当初的预估和预期。一直以来,除了经济利益和收视率,我更看重文艺作品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能够执导这部为世界上最为沉默的兵种发声的电视剧是个缘分,如果能通过这部剧,让观众对我们今天的部队更多一些了解,更加关注当下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这份缘分也就有了价值和意义!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