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开评,口水仗暂放一边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近日启动,中国作家网发布了“评奖条例”,专设的“评奖纪律条款”中,“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一条引人注目。今年还会有口水仗吗?
去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过程中,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公开指责会员柳忠秧“请客吃饭、拉关系、跑奖”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评奖早已结束,“方柳之争”硝烟至今未散。文学评奖中,“圈子、人情”成为影响评奖的因素,有人早已习惯,也有人不能接受,要找个说法。
同为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的茅盾文学奖,也难免“不正之风”的干扰,在评奖条例中,写明严禁“不正之风”一条,恐怕是预防再起“方柳之争”的弦外之音。
其实,去年鲁迅文学奖的另一个热门争论更值得探讨,就是“阿来零票落选事件”引发的激烈争论。有趣的是争论之后,阿来的“零票作品”《瞻对》获奖势头未减,获得多个重要奖项。这说明文学作品的审美是有倾向的,得不了这个奖,也能得其他奖。如此理解,则可以心平气和地理解评奖中的“零票”,不必纠缠太多。
参加评奖,多打口水仗无益。文学评价本来就是多元的,尤其在当下,文学最易被非文学的“热点”所淹没。既然要评文学奖,且让我们把口水仗放一边,专注文学作品本身,才是文学评奖的题中应有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