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专家成博解读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1-22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在讲座中
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敦煌被称作是西方文化入境必过的“海关”,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重镇。敦煌壁画中到底哪些是中国范儿,哪些又是外国人的风格呢?昨日,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先生为观众带来《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主题讲座。他带领大家去发现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差异和联系,领略古代中国不同风格绘画艺术的绚丽风采。据悉,从大年十五元宵节开始,一直持续到4月11日展览之前,成博还将举行超过10场以上的关于天府之国、关于敦煌丝路的专题讲座。

唐代艺术精品通过壁画保存

赵声良长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特别是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故事画、飞天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做过专门研究,昨日,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赵声良首先从绘画系统分类以及中国绘画历史发展规律,带领观众走进敦煌壁画。“有一个外国人跟我说,敦煌壁画不像中国画,我当时听了很吃惊,我说敦煌艺术就是中国的呀。后来我明白了,我们有一个传统的中国画的概念,如果用我们传统中国画的概念来比敦煌艺术的话,我们会发现有很大的差距。”

赵声良说,中国传统艺术当中存在两个大的系统,第一个系统是比较写实的,它是属于大众的,是属于有用的艺术;跟它相对应的第二个系统就是非功利性的,是写意的,不是那么写实的,是强调自己个性的。敦煌壁画毫无疑问是佛教的绘画,所以造这样的佛像、画这样的壁画,它是有目的的,不是为了画家去创作一部代表自己风格的作品。所以它的风格更趋于第一个系统。

赵声良说,唐朝的画家最好的作品在寺庙里面,在墙上,是画壁画的,如果唐朝画家用纸画的,对他来说是小品,不是大作,他的大作在墙上。由于时代的发展经过千百年之后,那些寺庙纷纷就毁掉了,所以壁画几乎就没有保存下来,现代人看不到唐朝那些大画家的作品。

“我们如何来了解唐朝和唐朝以前的,现在只有经过敦煌壁画,于是敦煌壁画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敦煌壁画保存下来了,而且保存的数量很大,唐朝的洞窟在敦煌就有200多个,大量的壁画是很丰富的艺术财宝。

中国传统山水在敦煌壁画中体现

实际上中国传统绘画经常被临摹,唐朝人画的,宋朝的照着临摹一个,结果唐朝的原著没了,宋朝的留下来了。“如果我们大量看到临摹品没有真迹的话,无法断定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对敦煌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敦煌的壁画都是真的。”赵声良介绍说,敦煌的真迹就是一个参照物,人们通过敦煌的壁画和博物馆的壁画来比较,就有一个标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敦煌壁画的价值就非常重要了。他举例道,在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中国绘画兴起的时代。有一些重要的画家出现了,但是找不到他们的真迹了。于是专家可以通过敦煌追根溯源。

赵声良强调道,敦煌壁画中有表现佛经故事的,其中出现了很多山水画。虽然这不是纯粹的山水画,而是一个佛经故事的背景,但这其中正是中国画的特点。“我们到印度考察,印度也有石窟,也有壁画,印度人不画山水,把人画出来就行。敦煌壁画正是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国人的传统。”他说,敦煌壁画就把这个山水画的传统放到壁画里面,也就是中国人在改造佛教艺术,把它变成中国式的。唐朝这样的山水构图,也影响到日本。

传播敦煌艺术 张大千贡献巨大

张大千从1941年到1943年,对敦煌壁画进行了20个月的复原式临摹。对此,赵声良评价说,从最早来了解敦煌艺术,传播敦煌艺术,张大千在现代美术史上确实是作了巨大的贡献。张大千作为一个画家到敦煌,他的目的是学习传统艺术,自己进行创造,创造更新的绘画作品,所以他的临摹是必须自由的,他觉得唐朝的壁画变色了、变黑了,不好看,就把颜色恢复出来,画得很漂亮。他是凭自己的想象来画。

“与研究性临摹不同的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目的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展示,他就是自己学习。”赵声良说,张大千在敦煌了解唐朝人、宋朝人,他自己想象,把颜色改变一下。所以他的临摹品基本上改变了颜色。基本在他的临摹品里面,人们找不到特别客观的那种临摹品,完全跟壁画一样的。因为临摹作品目的不一样,张大千去探索唐朝人的色彩、线条,他的临摹品当中包含了他自己的创造,所以他的临摹品是有创造性的,所以后来张大千自己搞绘画创作,不管是画人物画、画山水画,都从敦煌艺术当中提取了很多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临摹品的参考价值上来说,张大千的临摹品跟敦煌研究院的临摹品相比的话,我想敦煌研究院的临摹品作为我们学术的参考是比较接近于原作的,是可靠的。”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