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王玉兰:沉淀下来 把根留住

来源:四川日报 2017-01-05


   王玉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多年来,王玉兰的独舞 《蝶恋花》,双人舞 《唐·吉诃德》《铃鼓舞》等,多次在全国大型舞蹈比赛中获奖。
“泥土味”才是永恒的
   学芭蕾舞出身的王玉兰没想到,自从1975年毕业进入四川省歌舞剧院后,自己会跟民族舞打一辈子交道。“我当时根本不会跳民族舞,后面慢慢通过比赛、表演才发现,原来自己民族的东西,是不可代替的。”回想起30多年前广受国内外欢迎的独舞《蝶恋花》,王玉兰印象最深的,不是被鲜花与掌声包围的舞台,而是下乡采风时带给她的震撼。
   1982年,为了准备次年的演出,两名编导带着王玉兰到大足县采风,在大山上,去观察大自然中蝴蝶的形象,捕捉它的神韵和生命力。“春暖花开的时候,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画面太美了!” 话音刚落,王玉兰情不自禁地起身,双手缓缓展开,眼睛顺着左手的方向凝望,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当年的情景至今都记忆犹新。王玉兰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去到大自然,根本就感觉不到这些,跳出的舞也没有灵性。”而《蝶恋花》是戏曲舞蹈、古典舞融为一体的作品,王玉兰告诉记者,她还专门去学习川剧,舞蹈中翎子的运用,也是借鉴川剧的元素。
   这支舞蹈反反复复打磨了一年。1983年,王玉兰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组织的巴蜀歌舞表演到法国、德国、匈牙利等国演出,大获好评。“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我们在四川的土壤里扎根,要想到全国、全世界去,肯定要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泥土味’才是永恒的。”
培养年轻人才迫在眉睫
   1998年,王玉兰逐渐从台前退居幕后,从事舞蹈教学。没有了鲜花、掌声和聚光灯,“但从那开始,我迷上了舞蹈教学,并把它当作我的终身追求。”性格温润的王玉兰,到了教室却成了最严厉的老师。“学生如果动作不规范,我会让他们反复练到规范为止,这个没得商量。学生们都说我的眼睛有毒,不能掺一点沙子。”但对于王玉兰来说,背后却有苦衷。“我们这一代出了很多全国知名的舞蹈工作者,比如省歌舞剧院的马东风、马琳、刘凌莉、何川,还有战旗歌舞团的舒冬梅等,通过几十年的积淀为四川舞蹈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全国也很有影响。但是到了现在有点青黄不接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迫在眉睫。”
   如今舞蹈受到越来越多四川观众的喜爱。“像之前的舞剧《朱鹮》、舞台剧《红楼梦》等在成都上演时,都是场场爆满,金星的现代舞团来,也是座无虚席。我们也成立了一个现代舞团,但是缺乏明星效应,就没有市场,但我们现代舞团在承受被市场冲击的压力下,还在努力维系。”
   缺人才,也缺好作品。“所以我们一直想把四川年轻的创作人集结在一块,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把浮躁的心沉下来。”王玉兰说,“就算我们这一代人老得跳不动了,还有年青一代的人才撑起来,我们的艺术生命也得到了延续。”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