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公共艺术也可以翻个“白眼”

来源:四川日报 2016-11-24

   □余如波
   成都地铁省体育馆站,这两天突然在微博上“爆红”,起因则是通道内一场特殊的展览。
   这场“亲爱的,我听到你这句话,就想翻白眼”展览不仅名称令人捧腹,作品也非常别致。主办方将众多艺术名作加上“翻白眼”表情,辅以“你怎么那么不讲理”“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等词句,试图表达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乘客放慢脚步观看,之后露出会心一笑,掏出手机拍照分享。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网络世界流行的各种表情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翻白眼”,使用率高达14%。你可能完全不关注艺术,却很难避免在虚拟世界“翻白眼”。以此为主题的展览,自然也就拉进了与受众的距离。
   被添上“白眼”的作品,不仅有文艺复兴名作 《蒙娜丽莎》、印象派经典梵高《自画像》,也有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这样的20世纪波普艺术扛鼎之作。如果说具有大众文化气质的 “翻白眼”,能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自我代入;那么,这些作为“白眼”载体、涉及艺术史不少重要阶段和流派的经典之作,则又让人们无形中接受了一场文化与美的熏陶。

   公共艺术的实践,成都人并非没有见识过。然而,那种邀请若干知名艺术家,在商业街区打造公共雕塑、装置的模式,成本太高难以持续不说,距离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也实在有点远。换句话说,这些作品的“艺术性”可能不低,“公共性”却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公共艺术的确不好做,尤其是艺术语言的“转译”工作。类似“翻白眼”这样生活化、接地气的展览,为我们不断讨论的 “公共艺术”“地铁文化”等话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