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舞台剧蓉城秀科幻
10月13日—16日,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三体》舞台剧在成都连演四场,场场爆满。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宇宙闪烁、古筝行动等原著小说中的经典段落都在舞台上得到了视觉化呈现。“声、光、电技术的应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剧场体验。”科幻迷孙悦在观后感叹道。
科幻舞台不是冷冰的机械秀
《三体》舞台剧由舞台剧《盗墓笔记》原班创作团队创作,副导演滕晓鹏告诉记者,现在热门IP改舞台剧很流行,借《盗墓笔记》的经验,《三体》搬上舞台是顺势而为的新尝试。
小说《三体》知识门槛比较高,改编难度更大。为了保证舞台剧的故事完整性,主创人员曾多次与清华大学的天体物理专家交流,打磨剧本。滕晓鹏说,全剧不是一场冷冰冰的机械舞台秀,而是在保留原著核心理念、剧情主干的前提下,尽可能让科幻深入浅出,同时让观众领略到戏剧效果。“红岸基地”“巴拿马运河上的轮船”“古筝行动”这些重要的小说场景都做了戏剧化转换。舞台剧还对伊文斯这个角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降临派”在舞台上命运跟小说中完全不同。
科技手段改变了剧场空间
演出中,小说中汪淼眼前谲怪诡异的“宇宙闪烁”被现实化,烟雾弥漫了整个剧场,加上特殊的光源投射、成像,观众的目光离开了舞台,剧场上方形成了科幻的空间,让观众体验到“三体”宇宙的变幻。为了体现科幻感,创作团队运用纱幕投影技术,搭配舞台上三个不同区域的投影,辅以余光投影技术、雾幕投影技术,将真人演绎与道具装置虚实结合。
据滕晓鹏介绍,整个演出中还使用了不少最新的科技手段。比如,室内无人机定位系统,精准操控两架无人机,模拟智子在地球监控与传输的宏伟场景;利用三个大型无人机,还原“三日连珠”奇观飞入观众席,打破舞台与观众的距离。“由舞台剧这种最古典的艺术表现出来的科幻题材,居然比电影带来的科幻感都要强烈。”这也是孙悦对这部剧最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