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画作,流露与人民丝丝相扣的精神与情感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10-13
        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美协

画作,流露与人民丝丝相扣的精神与情感

“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综述

  “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览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时间:10月14日至20日

  地点: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为了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弘扬“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按照中宣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中国美协今年启动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计划。全国各省美协遴选出长年坚持在基层写生、创作的美术家进行推荐,最终由中国美协确定了20位美术家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带着课题和任务,深入基层、持续写生月余,搜集素材进行创作。足迹横跨14个省份,总计完成了300余幅作品。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两周年,“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览的作品集中亮相于公众面前。本展参展作品,均是美术家们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后于今年深入各自选定的基层写生创作而成的。许多画作仍然保存着生活现场的鲜活气息,让观者不难感受到那些画面中挥之不去的民众生活温度、丰富多样的民族形象风采、气象恢弘的自然与历史的精神书写,以及伤逝的生态与温暖的家园重建图景……这些画作流露出的真切与朴实,无疑都是与人民丝丝相扣的精神与情感。

  民众生活的温度

  持续关注城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李传真,此次回到了她的父辈曾下放过的湖北三湖农场;这是她的出生地,她曾经在这里度过她童年最纯真的12年。今昔之变,让她描绘的自己曾经熟稔的伯婶叔姨形象,已夹杂着酸楚与欣慰的复杂情感。

  彭华竞在细柔的宣纸上勾画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消防队员形象,让公众看清了原本并不被了解的消防战士的脸庞与身躯,他们是在火险危情时刻救援生命的斗士,但他们漾满微笑、充满坚毅的面孔依然显得有些稚气未脱。当高阳来到帕米尔高原海拔4200米的红其拉甫哨所时,他对边防战士戍守边疆的精神温度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他画下许多幅雪域高原上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脸膛,那些熟褐加紫的色彩所“堆塑”出的战士颧骨,在白雪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敦实。王冠军描绘我们身边的青年人,总能给我们带来审美的兴奋,他细微而深入地刻画了生活在京城的外国留学生、时尚而富有青春感的青年学子,并把他们设置在古朴的老四合院与窄窄的院街之间,由此而突显中外古今的文化比对性。

  从李传真描绘的乡村人物,到彭华竞、高阳塑造的平凡战士,再到王冠军刻画的现代城市青年,他们都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普通人的精神境界,并在清新艺术语言的拓展中最大限度地凝固了民众生活原本的温度。

  民族形象的风采

  作为蒙古族画家,鲍凤林描绘了更加真切的草原民族生活场景——此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选择了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达尔罕乌拉苏木——这个他曾经多次写生过的草原牧场,从现代文明的视角来发掘和保护草原游牧民族原生文化的生态,同时展开他的创作。

  作为一位在青藏高原长大的回族画家,张洪春·阿太于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又自愿来到藏族聚居区玉树工作。他选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地是嘉塘草原,每次来到这个被他称为自己第二故乡的地方,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其实,身在藏族聚居区的他,对于藏族同胞早已情如手足,这或许也决定了他从同胞的视角来塑造他们的精神面貌。他的素描与版画总是力去那些外在的所谓笔线,而是把刀木的意趣与笔线的美感融入形象的刻画之中,从而凸显出高原上人物形象的雕塑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不断深入青藏高原、新疆喀什噶尔老城、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王宓,深为祖国边疆多彩的民族风情所感动,早已将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与描绘这些民族风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让他注重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去呈现那些曾经偏僻贫瘠的民族生活变迁。张延昭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赴新疆进行油画人像写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仍然能让公众感受到他充满张力的色彩个性与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人民性格中的内在统一性。他的这些人物肖像以一种非完成性的生动感,记录了他面对对象所爆发出的创作激情。张延昭对于油画人物创作的写意性追求,显然因为他的新疆写生而获得了强化与完善,写生让他实现了从习作向作品的飞跃。

  鲍凤林、张洪春·阿太、王宓和张延昭所塑造的民族形象是真挚而深沉的,这种民族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艺术语言的风格追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让他们更加完善了各自的个性符号与审美取向。

  自然与历史的精神书写

  王界山作为一位军旅画家,酷爱描绘长城;他试图把具有民族精神象征的长城和抒情写意的山水画融合于一体。他对于壮美与崇高的追求,还让他舍弃了温婉淡雅的水墨,而执意从焦墨单一的语言生发长城山水画苍茫凝重、浑厚质朴的境界。

  董希源是用笔墨追摹红色之旅的画家,与以往重走革命路的画家不同,他的山水画创作往往以巨幅的现场写生来完成。这些超大的尺幅,让他常以俯瞰式的视角将革命征程的遗址置于气象恢弘的山川表现中,既用层峦叠嶂来烘托革命征程的峥嵘岁月,也通过笔墨的勾皴点染来营造郁然深秀的壮阔境界。

  张彦的山水画也用宽广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曾经发生激烈战斗、见证了革命艰辛磨砺的那些山川风云,只不过张彦的画作更擅长主观笔墨的表现性,更善于以泼墨挥毫来营造风云际会的苍茫与雄壮。他把传统笔墨的气韵生动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革命斗争意象完美地融为一体,在山水画创作上实现了将现实性表达的深刻性与革命斗志的隐喻性相结合的审美转换。

  来自江苏的陆庆龙把陇西的和平乡永胜村作为写生基地,他用土绿、土黄、土红和深褐等诸多色彩描绘的跌宕起伏的黄土高原、勾画的似老人皱纹的大地褶皱,的确远离了自然描写,而寄寓了史诗意象。他堆塑高原的大笔触、形成土地褶皱的大色块,都不是冷僻的描摹,而是概括写意的精神宣泄。相对而言,肖景志笔下的东北具有一种田园恬静的美感,这种恬静宁谧恰恰反衬了历史的丹心碧血;画家痴迷于四季时序的描写,花开花落,春荣秋枯,那似乎没有人踏足的原野溪水,只是不动声色地展现其璀璨与娇娆。肖景志创作的描绘东北家乡的油画,与其说是临景写生,毋宁说是中国工笔画式的“主观臆造”——他的东北风景油画无疑是油画本土性特征的鲜明体现,因为他的创作方法是中国式的,他风景里的形象寄寓同样是具有历史深度的。

  生态伤逝与家园重建图景

  张俊明在作品中长期描绘废弃了的炼钢厂房、轧钢车间,一方面不断提示人们曾给予当代人的“钢铁记忆”、曾经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另一方面则形象地揭示了这些被废弃了的工业遗址和楼宇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之间形成的不和谐性。这些被荒废了的钢铁工厂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而这块伤疤也成为我们这代人难以磨灭的情感记忆。张俊明的这些画作,以写实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再现了这些曾经凝聚时代精神与情感的钢铁车间——厚实的笔触、沉着的色彩、迷幻的光影,让观者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大门打开,流泻出像画面中即将逝去的阳光一样的伤痛的留恋。

  黄洪涛用工笔画描绘的鞍钢厂区,也是在一种怀旧情绪的铺叙中慢慢追忆鞍钢厂昔日的繁华。那些已埋进深雪里的蒸汽机车、半裸的钢轨以及横空跨越的传输管道,都揭示了岁月的沉积、人世的变迁。这是曾经火热的大工业情怀,睹物思人,这些画作或许能够唤起我们奋发拼搏的精神。黄洪涛的画是耐读的,他把传统工笔画表现题材完全转向了那些看起来并不十分优美的废旧钢铁上,渲染之中夹杂着水彩的色韵,画得细微而深入。陈旧感是他在画面追求的氛围,这种陈旧感渲染出的怀旧,既是人们温馨记忆的释放,也是对工业文明所破坏了的生态家园的反思。

  此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让更多的美术家来思考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家园与精神家园命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自己童年与少年生活过的自然乡村。乡村似乎成为现代化生活抚慰精神的一座神圣教堂。杨参军用油彩描绘的皖北濉溪乡村让人十分留恋,他呈现的景色显然已远不属于他自己的家乡记忆——油彩在他的画面上显现了丰富的光色意蕴,冬日残存着雪片的田野和光秃的树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美感,他一直追求的澄明之境也许在这些风景里得到了最为饱满的展现,因为,那种澄明充满了乡土气味。而一直以皖南乡村为画题的丁寺钟,似乎在这次溪口镇祖源村的写生创作里呈现出一种朴实的真切。

  与丁寺钟反复渲染皖南乡村的雨意不同,唐晓明则喜爱捕捉零陵萍岛瑶乡村寨的阳光。他偏爱描绘那些从云朵里漏出的阳光,照得潇湘乡村的田野山坡形成忽明忽暗的变化,阴晴都在瞬息之间,给画面带来极具戏剧性的冷暖变幻;他也喜爱描绘夕阳,投射在井头湾村山峦上的最后一抹余晖,充满了宁谧的诗意,使整个乡村都笼罩在暮霭里,作品画面显得更加整洁,同时增添了神秘而幽微的象征意味。

  如果说杨参军、丁寺钟和唐晓明都着眼于乡村氛围的营造,那么徐国雄、亚尔买买提·尼亚孜则是将人“领进”村寨农家,去感受那里的岁月与亲情。徐国雄几乎画下了他走过闽南桂峰那些村寨所有值得记录的古屋老房,这不仅因为木石结构的村舍具有十分精巧的形式美感,也因为这些已近坍塌的民居是闽南古村落非遗保护的文化遗产。这种双重意义,其实也正是徐国雄试图通过画面表达的主题——视觉形式感是他开拓工笔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其中既有厚敷分染,也有勾勒渲淡;而这些视觉形式感又承载着一种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使得他的创作具有探寻文化家园的深度。

  而维吾尔族画家亚尔买买提·尼亚孜以伊犁巩留县农牧区为基地而截取的家乡村镇形象,让公众对这个维汉混居的村镇产生了浓厚的观赏兴趣。他画得真切而朴实,那些民居的院落依然古色古香,正屋朝阳的回廊在阳光下呈现出微妙的冷暖变化,石灰粉刷的蓝白相间的墙色增添了民族文化的风味,而木质结构的门窗弥散出塑铝门窗所没有的亲和性。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久违了的温馨感,这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已经掩埋并消解了的一种生活方式,但画家们通过他们的“回乡”,让观者的心灵得到了平复,宛如在嘈杂喧嚣的城市突然走进神圣而崇高的教堂。

  美术家们的画作看起来似乎只是寻找童年的风景,但他们带领我们走进的却是能够让我们精神安栖并升华的归所。在现代化生活的背后,艺术让人类重新回到童年、回到曾经滋养我们心田的乡村。乡村不仅是乡愁思恋的故土,而且是现代化了的人找到人性存在的精神纯化高地。

  20位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其实只是中华大地千万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走向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们努力用人民的情感来提升艺术创作的高度,力求用现实的关切来引擎艺术不断向前的拓展;这也是中国艺术站稳民族文化的根基、彰显中国精神的艺术自主发展的真正路径。

  中国美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鼓励更多的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饱含深情地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走过冬日 张俊明

萌春 张 彦

嘉塘牧女 张洪春·阿太

家园之二 杨参军

岭脚的天空 丁寺钟

维族少女之一 张延昭

戚继光点将台 王界山

乌帕尔大巴扎 王 宓

家园 徐国雄

黄土系列五 陆庆龙

岁月无声 黄洪涛

家系列二 亚尔买买提·尼亚孜

致山水之瑶乡巨变 唐晓明

初春的家雪 肖景志

锦瑟华年系列——多雨季节 王冠军

深入生活 彭华竞

古田黄花分外香 董希源

五畜节 鲍凤林

婆媳 李传真

西行漫记 高 阳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