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他一年阅读千万字 每本都写读书笔记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09-27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四川省第二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的消息见报之后,社会各界爱书人纷纷致电本报,有人毛遂自荐,也有人积极推荐。9月26日,有读者来电说:“我推荐川大中文系1996级毕业生王永强,他是我身边真正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仅仅2014年,他就精读了51本书,叠起来有一米多高,1000万字左右,还全都做了读书笔记。”
  当记者电话采访王永强,问及如此惊人的阅读量时,他语气淡然地说:“从2000年毕业至今,我一直保持着每年精读四五十本书、大约千万字的阅读量,平均一天不到3万字,折合成页数不过四五十页。这些数字听上去不值一提,关键看你能否积少成多。”

阅读是私人的事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王永强,平时最爱阅读文史、推理小说、博物志类的图书,长短卷读本都有。他常将五六本书同时放于案牍,长短卷交叉阅读。譬如最近,他的书单包括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长卷,一套24本,已经读至第8本。与此同时,他也在阅读日本小说《缩影》《金色夜叉》。
  谈及选书标准,他向记者反复强调“没有目的性、不带功利心,全凭兴趣选书”。他的阅读习惯是晚饭之后在自家书房安静地阅读,并不喜欢在路上或者在图书馆里看书,因为“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有趣的是,他在读了日本小说家德田秋声的长篇小说《缩影》之后,被作者语言质朴、格调深沉的风格深深打动。由于德田秋声是“红叶门下四金刚”之一,于是,王永强又找出其老师尾崎红叶的作品《金色夜叉》来读。虽然这两本书的特征都是“没写完”,但他偏爱书中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的叙述风格。在他看来,“文学即人学”,文字背后彰显了人性的故事,而这种意外收获,对他的人力工作大有裨益。

纸质书不会消亡
  王永强出自书香世家,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儿时读过私塾,保持了阅读古文习惯。在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让他诵读《陋室铭》等古文名篇。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喜欢阅读。1996年高考结束,父亲希望他学会计,他据理力争,“阅读早已成为我的终身爱好”。
  相比于现代人的网购,他更喜欢逛旧书摊,偶然能淘换到流沙河等名人的签名本。摩挲着泛黄的书页,他仿佛穿越时空,偶遇一位故人。关于藏书的故事,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遗憾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当时他读高中,有一批好书从学校的图书馆流传到书摊,偶然发现一套残缺的《二十四史》,上面居然有蒋介石的智囊戴季陶的印章。他小心翼翼地询价,书摊老板告知“120块”。他摸了摸干瘪的口袋,那时一个月的伙食费不到30元,如果买书就意味着几个月都要饿肚子了。踟蹰再三,他无奈放下。“如果全部交由网购,岂不是少了偶然发现的乐趣?”他反问道。
  出差在途,很多人习惯耍手机,或者在电子设备上阅读,而王永强坚持在包里装两本纸质书。“纸质书是知识的载体,我们可以嗅着书香、摩挲着前人的字迹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