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大热 游戏企业眼光从手机挪开了
8月10日,在成都天府软件园B区的一栋办公楼里,成都虚实梦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几个游戏开发者正在测试他们刚开发的一款动作类VR(虚拟现实)游戏。“这已经是我们研发的第六款VR游戏了。”该公司总经理吴澜告诉记者,现在该公司已基本放弃了手游市场,VR游戏变成了他们的主业。
据四川省数字娱乐文化促进会统计,成都手游行业最鼎盛时曾有约1000家团队,但到了今年,游戏企业数量急剧减少,现仅剩400家左右。业内人士透露,在这400家游戏企业里,专注于VR内容研发的公司已占了约40家,且多数是今年上半年“冒出来”的。2015年,成都尚有全国“手游第四城”的称号,到了2016年,不少成都本土游戏公司却摇身一变成为了VR内容制造商。
1
手游遇冷 转型“正当时”
吴澜告诉记者,其实2014年底,他已感觉到了手游市场竞争的惨烈。“当时市场上同质化、山寨版的游戏层出不穷,资本市场对于手游的态度也在趋于冷静,很多小型游戏开发公司倒下了。”吴澜说:“那年我去西班牙出差,一次业内的展会上,发现国外已经开始研究VR技术了。我预感,可能这是拯救游戏的救命稻草。”
亿次元科技CEO李运庆亦是在成都手游最火热的时候创业。“成都的游戏研发能力强,但是后期的运营能力较弱,游戏发行渠道压力太大。”无独有偶,也是2014年,李运庆去欧洲和日本游学,其间,从事游戏研发多年的他也嗅到了VR研发的气味。“那时,VR已经成为了技术研发者们眼中的‘香饽饽’。”
到了2015年,吴澜和李运庆都把公司的主营业务从手游转到了VR内容研发上,目前都有了自己的原创VR游戏作品,且都成功地将游戏卖给了国内的VR硬件公司,还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而不少成都本土游戏、动漫企业也都在今年纷纷试水VR游戏和应用的研发。
2
转换思维 创业不简单
华丽转身的背后也并非只有风光。吴澜告诉记者,能够在成都的游戏企业里率先转型,与之前做3D游戏的技术基础分不开。“技术只是一方面,要转型做VR,思维也必须扭转。”吴澜说,传统的游戏在体验过程中,用户可以一边打游戏一边做其它事情,但是耍VR游戏则不然,设备一戴,用户就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因此对游戏的专注度就提高了,游戏必须在几分钟内迅速抓住用户眼球。“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现在VR设备在技术上的缺陷,使得用户的体验时间通常限于半小时之内,游戏只能往轻量级的休闲娱乐类发展……这些都要求做惯了宏大制作和深入情节的传统游戏设计者转换思维模式。”而一行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尧则认为,VR游戏在细节捕捉的精准度上要求更高,研发的技术门槛较传统游戏更高。
此外,李运庆还认为,开发VR游戏也是对研发团队人才的大考验,“过去开发手游特别注重数值策划,但是开发VR游戏则更看重视觉设计和游戏的故事逻辑,所以我们今年聘请了不少电影、写作、后期合成方面的人才。”
3
盈利模式不清晰 试水需谨慎
经过了一年左右在VR市场的试水,几家公司也都各有心得和遗憾。“比较遗憾的是在入行之初没有布局线下VR游戏体验店,现在线下体验的门店在成都已经过火了,要再进入比较难。”李运庆对记者说,由于现在VR设备并未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技术上亦不成熟,包括不少VR硬件研发企业并没有摸索出VR游戏的盈利模式。“我们的游戏只以收回成本的价格卖了出去,赚钱还谈不上。”陈尧郁闷的则是,VR产品的性质决定其不能以文字、视频等传统模式推广,“目前还没找到新型的宣传办法,只能卖口碑。”陈尧和李运庆都向记者透露,公司也在与电器、汽车、教育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合作开发VR应用,希望以此赚取现金流做游戏。
而吴澜则期待有人才、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成都既然有‘手游第四城’的产业基础,希望出台一些针对VR创业的帮扶政策,鼓励成都本土企业转型,也吸引外来创业者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