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儿童剧原创能力亟待提升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06-01

 儿童剧演出票房、场次、剧目、吸引观众数量在全国呈增长趋势,新创剧目却不多,甚至有所下降,现实题材不如成熟IP改编作品受欢迎,业界专家对此表示——

儿童剧原创能力亟待提升

  2015年全国儿童剧演出票房达3.61亿元,演出场次达11459场,吸引观众534万人次,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而同年话剧观众也不过536万人次。另外,2015年全国儿童剧演出剧目1130台,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倍。

  儿童剧《我爱童话》在2015年全国新创儿童剧票房十强榜中名列第一,这部作品在同年全国儿童剧票房十强榜中却屈居第五,前四位分别是《动物总动员》《熊出没之缤纷王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猪猪侠之仙豆传奇》。

  ……

  以上由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儿童剧需求量大且呈增长之势,但新创作品表现不如成熟IP作品。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共演出儿童剧268台,较2014年增长19.6%;新创作品33台,比2014年的60台少了近一半。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曾遗憾地表示,问遍了熟识的业界人士,竟邀请不到一位专门创作儿童剧的编剧到场。种种迹象表明,儿童剧市场日益繁荣之下,暗藏原创不足的隐忧。

  “从事儿童剧行业的人都知道,儿童剧创作利润低,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中国剧协理事李龙吟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某省一个地级市的民营儿童剧团“居然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相比之下,同样级别的话剧团基本上很难实现这一点,说明孩子看戏的需求很大”。

  “原创和演出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探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董事长董宁介绍,去年的500场演出中,有300场是外地演出,虽然收到很多约请,但他们依然坚持压缩一部分演出,留出时间来投入新创剧目的排演,近年来他们创作了《想飞的少年》《胡同.com》《足球少年》等现实题材儿童剧,深感新创一部儿童剧的整个过程十分艰辛。“儿童剧需要原创作品,但现实主义题材、有文学性、有戏剧性的作品不如成熟IP改编的作品像《植物大战僵尸》一类好卖,我们需要在艺术、娱乐、市场之间找好平衡。” “找不到专门的儿童剧编剧,因为儿童剧真的不好写。”天津儿童艺术剧院导演马路表示,原创少、改编多,写得不到位,文学性缺失,是目前儿童剧编剧面临的问题。“儿童的审美趣味很少有人能真正抓到,当我们想着怎么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创作就脱离了审美状态。”很多儿童剧中,往往讲述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毛病,故事通过一件什么事教育了他,改掉了这个毛病,“把不靠谱的变成靠谱的”,马路认为,这恰恰是不对的。“《海的女儿》里的主人公多不靠谱,她认准了一个目标,谁劝都不听,但这种不靠谱,在审美层面是有价值的。”马路表示,创作者往往告诉孩子,不能不学习、不能不孝顺等等,这种情节太浅表,缺少审美层面的深化,“孩子欣赏也是需要深刻的,这种深刻不是成人世界的深刻,我们要找到孩子的天性和本真,找到最接近孩子的真理。孩子身上有些品质很美好,但如果只秉持孩子的天性,有些事他们未必能做到,创作者要在故事里为他们做到,要保持纯真,创作才能符合孩子的心理。”

  “我小时候看《三打白骨精》《马兰花》,好多情节记到现在,对一生都有影响。比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假如深山里有一个老婆婆,那么她可能是一个妖怪;比如‘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首歌谣,告诉小朋友要勤劳。”李龙吟回忆自己看儿童剧的经历表示,儿童剧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创作儿童剧和为儿童提供食品是一个道理,创作者要有责任心。

  多次作为“春苗行动”剧目展演的评委,李龙吟深感,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剧作品,“像三聚氰胺那样有毒的是没有,但存在质量不高的,很多没有入选、没有获奖的作品,其实也一直在演出,但太粗糙的作品我们不能支持”。李龙吟对儿童剧创作坚持一个标准:“儿童看戏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至少要让他们看一部戏能够知道,这是戏,是表演,是舞台艺术。儿童剧应该向戏剧靠拢。”

  “我特别反对‘大头娃娃’戏。”李龙吟说,“演员的脸、表情都在头套里,甚至演员本身不说话,是前期录好音,让演员在舞台上跟着录音瞎比划,这不是表演,演员在舞台上没有创造的主动性,表演是不真实、不准确的,对孩子欣赏也是一种伤害。”李龙吟介绍,台湾的布袋木偶戏都是演员真人说话、乐队现场演奏,对观众的感染力非常强,他认为,如果剧情需要有动物,希望能把动物的头饰做在演员头顶,把演员的脸露出来。

  “家长带孩子去看戏,孩子看得很‘嗨’,家长在旁边睡着了,或者刷手机,我就觉得很心疼。”香港演艺学院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讲师叶逊谦说,儿童剧不应该只是儿童在看,旁边的家长也要看,“我一直跟我的制作团队有一个共识,一部儿童剧要让台下的孩子看得很‘嗨’,家长也收获感动,他们从剧中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叶逊谦认为,演出是一段旅程,是家长陪孩子一起走过的,观看演出是一家人共同的一种生活体验。“我们为一部剧制作的衍生品,可能是玩偶、气球、书签,还可以提供一些戏剧教育,让家长和孩子不仅看的时候受感动,一些创意也可以带回家继续玩,走出剧场他们还可以继续聊这个戏。”

  摆脱儿童剧原创不足的困境,创作者的观念也需要变更,比如儿童剧的功能是什么?怎么定位?“我们以前总是想通过儿童剧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通过一个故事学到一个知识,甚至希望他学到的东西能在现实中起作用,但我认为儿童剧更是思维的培养、审美的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表示,儿童剧创作要实现从知识教育到审美教育的转变,“教育要以美的方式进行,儿童剧中如果木偶不好看、灯光不讲究,这个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应该用好的色彩、好的声音、好看的物品、好看的人物,在审美上给孩子以熏陶。”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