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专家点评十大考古新发现:解读历史新维度

来源:新华日报 2016-05-19

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中出土的玉配饰。新华社发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拍摄的镶嵌绿松石的铜辖軎。新华社发

南昌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新华社发

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新华社发

  “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上至云南一百万年前的旧石器,下至近代的致远舰,跨度之大非常罕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终评评委刘庆柱评价今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时说。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周揭晓。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入选。

  今年考古界最大的“网红”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针对海昏侯墓为何可以入选今年的考古新发现,刘庆柱表示,海昏侯墓首先是“新”,符合考古“新”发现的评选要求;其次是“多”,文物数量多,保存完整;再次,它意义重大,内涵丰富,级别复杂。墓主人刘贺既当过皇帝、诸侯王,又当过侯,还当过百姓,他的随葬品既记录了他起伏的一生,又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炎凉。通过海昏侯墓,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皇帝,又可以看到一个失落的侯”。

  刘庆柱表示,这次考古新发现第一个亮点就是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遗址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物,这在国内外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极为罕见。“遗址发现了一百万年前的木器,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早的。我们还发现了一百万年前的火,火导致了人类的进化。因为有火就有了熟食,有熟食就增加了人类的脑容量,增加了脑容量人就可以进化。”

  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是第二个亮点。良渚的水利系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将中国水利史的源头上推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刘庆柱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以农立国;再比如,中国的图腾就是龙,龙就是管水的,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这个水利工程的发掘,我们可以发现大禹治水等传说,可能有历史根据。”

  对于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刘庆柱表示,周原是周人的老家,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都讲周礼,这次的发掘把周礼的物化载体挖出来了,是块大石。”

  在谈到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时,刘庆柱表示这个墓葬最重要的是出土墓志,墓志记载了贵妃“系出兰陵,故称萧氏”,是萧何的后代。加之耶律氏又号称自己是刘邦的后代,这或许是传说,但也说明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联姻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友好的历史传统。在中古时代,不同民族就都对中国有着强大的文化认同。此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西亚风格的器物,比如玻璃器,说明了中国的有容乃大。

  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

  江苏蒋庄遗址填补考古空白

  蒋庄遗址位于兴化和东台交界处,是一处良渚文化遗迹,从5000年前开始,先民们曾在这里生活了上千年。4年前它刚被发现时就震惊了学术界,打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此次评选,蒋庄遗址获得了21位评委的一致认可,全票通过。

  南博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蒋庄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被打磨得极为精细,反射着绿莹莹的光芒,看起来和新制成的一样,但考古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些那些高等级玉器,而是234具人骨,通过对人骨进行DNA检测、碳氮比例检测、锶同位素检测等科技手段,有望破解这群先民的是否有亲属关系、饮食中的荤素比例、原住民与“外来户”的比例,甚至可以进行人像复原,让我们看看先民们的相貌。

  一个特别的现象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那就是墓葬中的骨骼大量存在暴力伤害的迹象。考古领队,也是此次评选时的汇报人甘恢元说,缺手、断足、头颅不翼而飞的情况比较常见,还有颅骨被齐刷刷切断的迹象。由于地处良渚文化边缘,与其它文明直接接触,因此有专家猜测,这里的先民们有可能为良渚古国守边,因为与其它部落和不同文明发生战争,造成人员的伤亡。在生活了1000多年后,这里的先民突然消失,直到汉代又重新出现,原因是气候变化还是部落战争?目前仍然是个谜。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