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寿千年 神通古今 ——成都杜甫草堂收藏的珍贵文物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流寓成都时候的故居,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它有优美的园林风光,是清代建筑的范本。
杜甫草堂收藏着丰富的杜甫文物资料,是杜甫资料的中心。藏品数量多,门类广,自成体系,是中国文化的一座瑰丽宝库——有历代刊行的杜集珍贵版本2万余册、近20种文字的外文杜诗译本、近3000件杜诗书法绘画作品、30通珍贵碑刻及大量拓片、图片、古家具等各类文物藏品和资料近5万件。这些与杜甫相关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诗圣的广泛、深刻影响。本报特介绍几件珍品,以飨读者。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著名诗人、学者冯至在《杜甫传》中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与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经历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巍然屹立,而且愈发光彩,从当初的几间茅屋逐渐扩充,成为今天200多亩的规模。这其中有历代成都地方官员和士绅共同主持的修缮扩充,有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的瞻拜吟咏,有成都百姓的感念祭拜,这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合力,使得浣花溪畔的一脉斯文,延续至今。杜甫诗歌的影响和诗圣精神,通过杜甫草堂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发扬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它早已超越了诗人故居的意义,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可以说成都杜甫草堂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统文化传承的典范。
杜甫草堂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是诗圣流寓成都时候的故居,有着优美的园林风光,是川西园林的代表;其次,杜甫草堂完整保存着清代纪念祠堂的建筑格局,是清代建筑的范本;再次,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专题博物馆,收藏着丰富的杜甫文物资料,是杜甫资料中心;最后,成都杜甫草堂团结成都地区高校专家共同成立杜甫研究学会,创办《杜甫研究学刊》,深入开展杜甫研究,是全国重要的杜甫研究中心。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依存,层层深入,又相互促进。其中丰富的收藏是核心与关键。
成都杜甫草堂丰富、独特的馆内藏品,数量多,门类广,自成体系,是中国文化的一座瑰丽宝库。其中,历代刊行的杜集珍贵版本2万余册、近20种文字的外文杜诗译本、近3000件杜诗书法绘画作品、30通珍贵碑刻及大量拓片、图片、古家具、瓷器、杂件等各类文物藏品和资料近5万件。这些珍贵藏品,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征集而来。这些与杜甫相关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诗圣杜甫的广泛深刻影响。
因为杜甫精神的巨大感召力,让很多领导、学者、藏家为草堂古籍的收藏工作尽心尽力,使得全国各地的杜甫文物得以汇聚成都杜甫草堂。当时的中央领导都到草堂指导工作,为草堂留下墨宝,成为重要收藏。1952年成都杜甫草堂纪念馆成立时,当时的成都市副市长李宗林亲自抓杜甫草堂的收藏工作,李一氓、李劼人、杨铭庆、林延年、冯至、巴金、黄裳、叶恭绰、贺昌群、周采泉、白敦仁、钟树梁、刘开扬等学者,都为草堂文物征集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可以说成都杜甫草堂的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它们来到成都杜甫草堂的过程也有很多信息,当然最重要的是浓浓的人情。所以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之外,其饱含的人的深情也是我们更应该感念的。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