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剪纸的诀窍是耐心和坚持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8-27

□殷丽君 本报记者 张良娟
   8月25日,“非遗节·大师开讲”的第二位“导师”——四川省一级剪纸艺术家袁成祥开课了。在成都市送仙桥古玩市场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中,袁老师凝神静气,在简单地介绍后直接开剪。一张简易的桌子,一把自制剪刀,在纸屑飘落中,时间似乎也慢了下来。
专注用心,细节决定成败
   “传统的剪纸艺术首先是需要手工印染纸张和烫印纸张。不过现在我们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纸张来用。”开剪之前,袁老师先对纸张的选择支招:握在手中纸张的厚度一般三四张为宜,以便剪起来顺畅。
   一把顺手的剪刀、厚度适宜的红纸,准备好这两样就可以开剪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在纸上用笔描出作品的雏形,再进行剪刻。”说话间,袁老师直接下刀,一眨眼功夫一只公鸡的轮廓已经出现。
   袁老师教授的公鸡属于比较简单的图案,在剪好轮廓之后,他才开始对内部进行细节的修剪。虽然剪公鸡对于袁老师只是小菜一碟,但是由于细节往往决定了剪纸是否成功,因此袁老师在此时也停止了讲解,转而专注手上的纸与剪刀。不一会,一个栩栩如生的公鸡剪纸也就完成了。
   老师将剪好的作品递给记者:“这就算完成了,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可以把它装裱,悬挂起来也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剪纸愈伤,大师这样炼成
   对于袁老师而言,剪纸不仅仅只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一种“愈伤疗药”,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1980年,26岁的袁成祥从14米的高空摔下来后,全身多处骨折,除了双手其他部位都不能动弹。漫长的养病期间,为了排遣寂寞,袁成祥拿起了剪刀。因为年少时的美术功底,袁成祥的剪纸在病房中大受欢迎。此后躺在床上养病的两年时间里,他手里的剪刀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剪纸在养病时帮助我分散痛苦、不断调整心态,生活也有了动力。”
   如今,除了经营自己的剪纸工作室,袁老师还在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剪纸课。“每次都有很多学生抱怨抢不到我的课,甚至给我打电话让我增加课时。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有热情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让年轻人接触、了解剪纸和其他传统技艺。”袁老师说,“其实谁都可以剪纸,无非就是耐心和坚持,不断的重复,熟能生巧。”
   袁老师回忆说,当初为了剪好一只蝴蝶,自己先买来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观察,然后才开始剪纸,随后又不断修改、完善。“在蝴蝶身上,我花了6年时间,才有了今天剪刻自如的状态。”
   袁成祥:195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为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一级剪纸艺术家、四川师范大学剪纸教师。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