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年轻评委解答茅奖七大疑问:并非“给人不给作品”

来源:腾讯文化 2015-08-17

接到腾讯文化电话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刚刚赶回家中。从729日到今天,他和另外60位评委经过六轮投票,选出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的《繁花》、李佩甫的《生命册》、苏童的《黄雀记》。

在每年诞生三四千部新长篇小说的当下,在四年的周期中,选出最优秀的3-5部作品,工作量可想而知。围绕评奖过程的各个环节,相应也会产生一些质疑。作为本次唯一的80后评委,杨庆祥认为,最终的结果还是体现了四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

问题一:怎么选的?

杨庆祥:自从茅奖评奖办公室公布252部参评作品,就要求评委开始通读作品。61位评委集中评选的时间是729日一直到今天,总共进行了六轮投票,最后一轮投票结果会实名公布。

问题二:评选过程中争议大吗?

杨庆祥:评委一共分为六个组,每轮投票前要分组讨论,然后集中投票,按照票数高低排名。从第一轮开始就有非常热烈的讨论,比如最后获奖的《生命册》,就曾经有评委认为有些细节不够好,有这样的讨论。

问题三:选出的是最好作品吗?

杨庆祥:前十名提名的作品基本上呈现了我的想法,我个人的选择在其中都有。最后的五部也是在大家有共识的基础上选出的代表性作品。投票610名,应该是阎真《活着之上》、红柯《喀拉布风暴》、徐则臣《耶路撒冷》、范稳《吾血吾土》、林白《北去来辞》。我觉得最终名单基本反映了最近四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成绩。

问题四:评奖“给人还是给作品?”

从以往的评选过程来看,有一种看法认为茅盾文学奖更看中作家名气,越来越像名誉奖。在“给人还是给作品”这个问题上,有时候选上的并非作家本人最重要的作品。对此,杨庆祥认为,茅奖选的是“这四年里最好的作品”,“可能你觉得苏童的《河岸》比《黄雀记》更好,但《河岸》不在这四年的范围里。可能有些作家的作品比本人以前的差些,但在这四年里还是比其他人的作品好。”

问题五:200多部入围作品,评委都读了吗?

历次茅盾文学奖评出后,被问最多的问题里,有一个是这样:那么多大部头,评委都读完了吗?杨庆祥的回答是:“对于一个职业批评家来说,很多作品以前实际上都看过。”在评奖周期的三个月时间里,再采取精读和泛读结合的办法,能够保证阅读量。

问题六:怎么看外界对文学评奖的质疑?

杨庆祥:从我的感受来说,这届评奖过程是非常公正、有序和透明的,大家都很认真阅读作品和讨论。这事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奖项,要尽职尽责阅读。外界有些质疑也很正常,诺贝尔文学奖也有。

问题七:会不会特别关注某些作者?

杨庆祥:评奖只有一个原则——只看作品好坏,不看年龄和出身,就这么简单。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